2023年 06月 08日
星期四
   | 氣 溫 : 31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電子報

長者身體較易出毛病 年長司機體檢須收緊
發佈日期 : 2023-03-07


一輛市區的士前日下午在北角鬧市失控,撞倒三名女途人,部分人傷勢嚴重,涉事的士司機現年84歲。車禍再次令社會關注職業司機,特別是年逾60歲的較年長一群,健康條件是否適合駕駛。我們絕對不同意「一竹篙打一船人」,也認同俗稱「三高」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亦可以在年輕人身上出現,但始終道路安全涉及大眾,而年紀大的確機器較易壞,收緊續牌時的身體檢查要求,絕對可以考慮。

根據運輸署資料,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持有的士駕駛執照的人士,有15%是70歲及以上。至於持有公共小巴駕駛執照的人士,就有13.4%是70歲及以上。在2021年,涉及意外駕駛者的年齡分布,公共小巴全年涉及759人,當中以70歲及以上的年齡組別佔最多,有180人,佔總數的23.7%,而60至64歲則緊隨其後,有178人,佔總數的23.5%。

至於的士方面,在2022年有4,637名的士司機涉及意外,60至64歲佔最多,有970人,佔總數的20.9%,其次是55至59歲組別,有909人,佔總數19.6%。

運輸署昨日透露,目前70歲以上司機,要最少每三年或最多每年續牌時接受身體檢查,運輸署去年夏季已成立專家小組,檢討安排有否調整空間,例如考慮加密檢查次數,以及詳細檢查司機的手握力、手腳協調度,以及眼和耳的反應等。署方稱,小組成員包括醫院管理局、衞生署及香港大學醫學院代表,會由老人科、家庭醫學科及內科醫生等提供專業意見,期望盡快提出具體方案予公眾討論。

我們認同運輸署的研究方向,畢竟道路安全涉及大眾,而從上述數據可見,年長司機的確較容易捲入交通意外,是不爭事實。有關規定已經沿用超過30年,體檢項目也相當寬鬆,連驗血糖也沒有。

當然,除了收緊續牌時的體檢要求之外,有關方面也必須加強對醫生的教育。年長司機續牌,目前需要提交醫生簽發的健康證明書,然而有部分例子就發現,有醫生在簽發相關證明時態度顯得比較寬鬆,例如有司機量度到屬高血壓,但只要口頭解釋一下,便獲接納,並在紀錄上填寫不屬高血壓的水平。我們期望,整個制度均需予以檢討,並在環環相扣的情況下,每個步驟給予改善,讓馬路上的年長司機均足以勝任工作,街上行人以至是其他的道路使用者,也獲得更大的保障。

您可能有興趣:

1
推諉同為受害人不管用 愚蠢非涉騙案脫罪理由

2
配偶共用長者醫療券 相關手續須小心拿捏

3
運輸署車牌查冊指引不清不楚 新聞界冀相關條文寫得更清晰

4
朝鮮半島局勢須以溝通代替對峙 按雙軌並進思路重啟有意義對話

5
疫情加劇精神健康危機及發病率 政府分配人手資源宜優於其他科

6
港鐵感謝日源於服務延誤 市民寧要零故障多於補償

7
准未畢業大學生投考 作用有限 政府須改變職場文化 挽留人才

8
立法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方向可取 政府給予培訓等配套措施更重要

9
極端酷熱天氣悄然來襲 市民警惕意識有待提升

10
日出康城拆走主力牆 港鐵 屋宇署處理溫吞

11
落實與內地器官移植法律框架可達雙贏 社會應明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道理

12
債務上限危機帶來短暫震盪 美國經濟衰退才屬真實風險

13
長洲飄色政治選材激減 市民發洩不滿渠道漸少

14
6中學生策劃炸彈恐襲案 情節嚴重 揭示老師應早辨識激進化傾向學生

15
中美關係舉足輕重惟遇困難 華盛頓須棄打壓心態免窒礙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