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馮芷瑩
攝/ [email protected]
都市人日常繁忙,充滿各種不同的困擾令自己煩惱,但郭洪球的畫卻散發著一種隨心安逸的寧靜,在繁囂的俗世中與別不同。
文化藝術,本身就是修心養性的文化活動,說的就是直入本性,將自己的第一個思維表達出來,每個人有不同的表達方法,那就是他們自己的本性。
尤愛佛學思想 作品展現自己
郭洪球自認自己的畫十分顯現到他隨心隨意的性格,他曾經歷過過文革貧苦,在70年代來到香港,努力為口奔馳感到生活不愉快,在書法藝術知識後令自己對事物看法不一樣便得以舒發。後來他通過佛學朋友理解學習到禪修,明白到生有限期,空是絕對,喜與樂只是一個過程,根本不存在,只是因為人有感悟才感受到,因此對生活更有隨意性。郭洪球指自己的隨意不是得過且過,而是不執着,明白所有東西只是一個歷程。
對郭洪球來說,金剛經與道德經是他人生中重要的書卷。雖然金剛經隸屬佛學,而道德經是道家思想,但他並不認為兩者有矛盾。在他看來,佛學本身是文化哲學,是人的思想看法,並不是與神仙有關。金剛經與道德經都說出了緣份的根本,虛空與無為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空就是絕對的永恆。
而他對人生的思想也融入了他的作品,萬物相剋而相生,黑白能夠生出無限韻味,因此他特別喜愛以水墨作畫。郭洪球愛寫草書,也愛畫大寫意畫,他指出草書更容易表達個人情緒與情感,而大寫意畫則是從心而發,腦中有多少,畫紙上就顯示多少。雖然兩者看起來都不羈放縱,但郭洪球認為全都言之有墨,不是亂來的而是一個哲學思想的表達。
中國藝術獨特 盼傳承保留
郭洪球提到,中國書法是獨有的,惟有中國象形文字保存到今日,與其他拉丁語系文字不同。中國文化是一種藝術,它的工具紙筆墨蜆都是來自植物、動物或石頭。「來自自然,敬天敬地。」古代因為傳遞訊息的需要形成文字,透露了社會的演變,是一種文化藝術,與社會有直接關系。
郭洪球表示,現代人對書法有謬誤,不是隨便用毛筆寫便能稱得上是書法,它是一種文化藝術。他希望能夠以活動傳承,但現時年輕人對書法認知不深,甚至師資也不夠專業,令他感到困難。郭洪球借屯門文藝協進會的職務之便,舉行書畫會,希望藉此提高大眾對書法的興趣。
其實寫書法不止對心理健康和個人思維有幫助,有科學報告更證明,書法的筆法和文字結構能夠讓手腦協調,幫助有認知障礙的人訓練腦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