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12月 14日
星期六
   | 氣 溫 : 14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以國:軍事行動沒結束 真主黨領導人:評估是否進一步襲擊 以軍先發制人黎巴嫩真主黨射320件武器報復
發佈日期 : 2024-08-26

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
以色列發片,第一視角睇空襲真主黨。
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
以色列發片,第一視角睇空襲真主黨。

【本報記者報道】中東戰火升溫,以色列國防軍於當地周日(8月25日)凌晨公布,偵察到黎巴嫩「真主黨」連夜準備襲擊以色列,以軍先發制人空襲黎巴嫩南部的「真主黨」目標,消除威脅。「真主黨」隨即向以色列北部發射數百火箭彈、導彈及無人機,宣稱首階段攻擊取得成功,當日的攻勢已完成。以色列防長加蘭特宣布,該國進入緊急狀態48小時,後方司令部可發布限制指令。

「真主黨」這次襲擊是要報復以色列上月殺害他們的高級軍事指揮官舒庫爾,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表示,推遲了報復行動,是要為加沙停火談判提供機會,並與其他抵抗組織協調是否同時發動襲擊,指出也門胡塞武裝和伊朗還未作出報復。

納斯魯拉又說,他們按計劃完成對以色列的報復襲擊,現正評估襲擊的影響,再決定是否發動進一步襲擊。對於以色列聲稱,摧毀「真主黨」數千個火箭發射器,從而阻止更大規模的襲擊,納斯魯拉強調,他們只有幾十個火箭發射器被毀。

以軍戰機襲擊黎巴嫩目標

對於「真主黨」宣稱他們襲擊目標是特拉維夫附近屬於以色列情報部門的基地。以軍表示基地並沒有被炮火擊中。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說,「真主黨」的襲擊企圖已遭遇失敗,並強調以色列已為北部開戰做好準備,但仍然會保留為與「真主黨」達成協議的可能性。

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在內閣會議表示:「我們正出其不意重挫真主黨…這是改變(以色列)北部局勢,並讓我方居民安全返回他們家園的另一步措施。還有,我再說一次,這不是最後的陳述。」內塔尼亞胡談到,以色列軍方摧毀數以千計「短程火箭,這些火箭全都是要用來傷害我們在加利利(Galilee)的平民與部隊」。內塔尼亞胡補充說:「此外,以色列國防軍(IDF)攔截了所有真主黨向以色列中部一處戰略目標發射的無人機。」

內塔尼亞胡未指明是哪個戰略目標,據以色列媒體報道,真主黨瞄準打擊的目標是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位於特拉維夫(Tel Aviv)附近的總部。

以色列外長卡茨就說,以色列不尋求全面戰爭,但會根據形勢發展採取行動。分析指真主黨及以軍今次行動,是緊張局勢的重大升級。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抵以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朗在「真主黨」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打擊後抵達以色列,預計將與以軍高級官員進行會晤。

布朗之前亦在開羅,與埃及總統塞西會面。塞西呼籲國際社會盡一切努力緩解地區緊張局勢,避免局勢升級。他同時強調維護黎巴嫩穩定和主權的必要性。約旦外交部警告,以黎局勢升級可能導致地區戰爭,強調支持黎巴嫩的安全、穩定及安全至關重要,並呼籲各方齊心協力,緩解緊張局勢。

聯合國秘書長對交火深表關切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以黎邊境交火大幅增加深表關切。他表示,這些行動使黎巴嫩和以色列人民面臨風險,並威脅到地區安全與穩定。他呼籲各方緊急、立即停止敵對行動,並全面執行安理會決議。

黎凡特戰略事務研究所(Levant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Affairs)總監納迪爾(Sami Nader)表示,以色列的行動可能導致整個地區陷入全面戰爭。雖然這次雙方互相攻擊的行動標誌着「行動範圍和強度的重大升級」,但真主黨和以色列仍「在努力避免全面戰爭」。他認為,以色列在加沙戰爭中已筋疲力盡,而黎巴嫩組織也不希望發生一場類似於2006年的戰爭 ,因為黎巴嫩正處於嚴重的經濟危機。

您可能有興趣:

1
特朗普續質疑選舉存舞弊風險 賀錦麗籲選民拒絕仇恨 美國大選今投票初步結果或稍遲公布

2
歐盟對華電動車反補貼終裁措施 中方將起訴至世貿爭端解決機制

3
傳伊朗利用更強彈頭報復以色列

4
印尼火山噴發 釀10死

5
強調保護主義無前途 普惠包容經濟全球化符合各方利益 王毅稱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明顯違背世貿規則

6
有民調顯示賀錦麗領先特朗普縮窄至1個百分點

7
韓國估計逾萬名朝鮮士兵身處俄羅斯

8
傳美國推動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停火60天

9
多名高層疑遭以軍擊殺 以色列稱真主黨已變群龍無首

10
中國將向黎巴嫩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11
王文濤與雷蒙多通話 中方促美方及早取消對華企業制裁

12
2科學家奪諾貝爾物理學獎 表揚對人工智能貢獻

13
中方強烈譴責恐怖主義行徑 要求巴方緝拿兇手並依法嚴懲 中資企業車隊巴基斯坦遇襲2中國公民死亡

14
內塔尼亞胡稱必須向敵人反擊

15
2美國科學家奪諾貝爾醫學獎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