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初创公司香港充电易有限公司(「香港充电易」)向媒体发出新闻稿,新闻稿指出,该公司因应与香港独角兽公司思谋集团于2021年15日签订的採购合约,事隔两年未获思谋付货,因此入禀高等法院起诉思谋及实控人贾佳亚等讨回已付362万元定金及追讨相关损失。
于香港充电易的新闻稿当中,披露于2021年9月15日,香港充电易与思谋集团就採购思谋集团生产的5,000套无线充电设备及相关软件管理系统,签署採购合约,合约总金额约港币1,810.5万元。
香港充电易于新闻稿表示,于签约时,该公司已向思谋集团支付合约总金额20%即大约362万作为订金,但至今仍未能收到该批货物,所以认为思谋已经属于违约。该公司又于7月15日及7月17日,应传媒要求分别向外公佈该公司控告思谋集团及另外2名被告的传票副本以及新闻稿的英文版本。
不过,据媒体报导,思谋集团于7月11日已作出回应,并指控香港充电易在散播不实指控,事实是香港充电易拖欠思谋逾千万元货款。据知,思谋更早于今年3月25日就香港充电易持续拖欠货款入禀法庭,提出将香港充电易清盘。
充电易再发长篇新闻稿反击
不过,作为初创企业的香港充电易似乎并未因而退让。7月22日,该公司又发出一份长达3,000字的新闻稿,就思谋集团欠款及未发货的事件始末提供进一步说明,又对思谋集团所可能干犯的法律条文作出「普及教育」,包括可能涉及「使用虚假文件」(香港《刑事罪行条例》第200章第74条)、虚假陈述及欺诈(香港《刑事罪行条例》第200章第101条)、串谋诈骗投资人(香港《刑事罪行条例》第200章第159条)等等。
第二份新闻稿,除了重覆第一份新闻稿的内容,又发表了新的「意见」。「意见」认为思谋集团收取该公司订金,但同时却未有向该公司供货,「在客观效果上,产生了合共港币1,802万元收入,如思谋集团未有生产或促成其供应商生产相关设备,则思谋集团于2021年无形中产生了一笔毛利100%的业务收入」香港充电易认为思谋接触该公司签署该大额採购合约的第二目的,是爲了「企图提高思谋集团的2021至2022年度的财务业绩。」
香港充电易同时要求思谋集团提供其生产/运输货物相关单据或证据来证明思谋集团已经交货、解释被指是伪造文书的收货单是否获思谋集团授权等等。该公司又表示该公司将透过不同渠道公开进一步资料,包括召开新闻发佈会、于公司网站上载相关证据文件等等。
(就香港充电易的指控,《金星匯》于周三(7月24日)透过电邮向思谋集团发出查询,至截稿日尚未收到书面回覆,收回覆后《金星匯》将会在网站更新加入其回应内容。)
思谋港版淡马钖签战略合作 投资细节未釐清
思谋集团为在港成立的独角兽公司,较早前与港府旗下的香港投资管理公司签订战略协议,陈家齐在上月签署战略合作仪式上,曾被问及思谋是否港投公司第一批的投资对象及双方的合作是有否涉股权,陈家齐仅回应双方的协议是全方位,不过基于商业考量及市场敏感性,她不能够对外公开投资详情。
2022年,特首李家超在首份「施政报告」公佈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HKIC),旨在透过物色投资机会以进一步促进香港产业及经济发展,又被外界称之为「港版淡马锡」,不过一直有意见认为港投公司透明度不足。
例如于今年4月份,行政会议召集人、新民党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就曾于立法会财委会会议上,要求政府交代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预算、人手编制以及其行政总裁的薪酬水平等,并质疑政府未有直接回应,是否因为「薪酬过高惊市民话交唔到成绩?」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香港政府全资拥有,其统一管理「未来基金」旗下的「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资基金」和「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共同投资基金」,合共管理资金约达620亿港币,有专栏作家曾经戏嚯,「港版淡马钖」管有巨额投资资金,「势令全港老千嗒晒糖(流口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