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11月 30日
星期四
   | 氣 溫 : 23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防員工中暑有法可依 指引較籠統可細緻化
發佈日期 : 2022-07-28


夏日炎炎,可憐不少勞工階層仍需要頂着烈日,在戶外工作;近日便有一些工人因為高溫而中暑,勞工團體紛紛表示須把中暑列為職業病,讓僱主僱員有例可循。然而,現時香港法例已說明僱主必須為僱員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並非無法可依,只是何謂「安全和不危害健康的工作環境」的說法比較籠統,政府可以多走一步,清晰指引,令僱主們難於卸責,正視在戶外工作的工人健康與權益。


繼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到訪工地了解承建商為工友提供預防中暑的措施、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到臨時避暑中心探訪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亦到地區探訪保安、清潔及園藝工友,了解他們在酷熱天氣下的工作情況,並派發預防中暑物資。官員到不同地區實地了解,絕對是好事,因為第一身感受體會民情,可讓他們施政時能更貼地,這較官員只是出席團體不同的典禮儀式更為重要;我們期望官員們落區並非走馬看花、更非三分鐘熱度,亦毋須任何人來事先洗太平地,讓他們更真實了解民意。


對於工友中暑的問題,多個勞工團體指出,現時勞工處雖有《預防工作時中暑的風險評估》,惟僅屬指引及建議,僱主不一定要跟從,擔心無法可依下僱員備受剝削。可是,孫玉菡昨天在社交媒體指出,根據職安健條例的「一般性責任條款」,僱主必須為僱員提供一個安全和不會危害健康的工作環境,並表明勞工處會加強巡查,並嚴厲執法,若發現有僱主「未有根據指引進行風險評估,或沒有採取適當措施,便會立即要求改善,視乎個案嚴重性,亦會提出檢控,保障僱員」。


換句話說,現時已有法例要求僱主替戶外工作的員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包括預防中暑。可是,關注勞工的團體提出立法建議,究竟是政府宣傳、講解不足,致他們未清楚法例要求?還是現存法例存在灰色地帶,有待改善?我們期望孫局長能詳加研究,保障勞工應有的權益。


無論如何,是否如勞工團體所言需要把中暑列入職業病,政府需要時間仔細研究,免得一法生、一弊生,幫不了工人多少。而遠水不能救近火,政府刻下要做的便是多講多說現有法例下的要求,讓僱主正視他們的責任,按勞工處發出的指引做好風險評估,以及採取相應的職安健措施,為僱員提供防中暑的工作環境及條件,否則他們隨時有可能被檢控。


天氣炎熱、溫度上升,後果可大可小,任何人長期曝露在高溫下,隨時會出現熱衰竭、中暑、昏厥等問題,足以致命。香港人一直講求效率與生產力,往往忘記了多、快、好、醒之餘,職業安全同樣重要。我們希望政府官員檢視現有條例是否足夠之餘,也積極喚起社會對問題的關注。高溫年年有,政府宜早為問題降溫,免得民情「熱到焫焫焫焫焫著」,情況太過燙手,更難處理。

您可能有興趣:

1
公屋升降機居民出入命脈 房屋署須確保安全兼穩定

2
智慧醫院概念逐步實踐 病人受惠科技輔助治療

3
證監會梁鳯儀指「無法可執」推諉責任 應向財庫局求援完善法例 非坐以待斃

4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接連有「詐」 證監會執法被動 投資者教育失敗

5
跨部門演習添市民參與 有助增加公眾居安思危

6
人手短缺應多元方案解決 科技與輸入外勞相輔相成

7
要求警方打擊白牌車不切實際 運輸局應順應時勢 盡快納入規管

8
醫護須細閱各細節 環環相扣人命攸關

9
不法之徒行騙手法層出不窮 市民須主動增防騙「免疫力」

10
「習拜會」舉世矚目 管控分歧成共同目標

11
以色列殺紅了眼 狂轟濫炸難民營

12
處理僭建物須謹慎 勿讓制度出現虛位

13
學童體能活動量不甚達標 家長應培養恆常運動文化

14
西方飲食文化不利健康 緊記多蔬菜少紅肉原則

15
播下「防恐」種子 構建安全社區 走火警演練 可滲入反恐教育元素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