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10月 02日
星期一
   | 气 温 : 29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竹篙湾医疗站「退伍」 汲取经验助应对公共衞生风险
发佈日期 : 2023-03-21

社区隔离设施的环境与一般的医院及诊所差异甚大,故
医管局社区隔离设施主管医生黎靖匡医生(中)表示,
医疗站人员除要适应全新服务模式,也要随机应变,团
社区隔离设施的环境与一般的医院及诊所差异甚大,故
医管局社区隔离设施主管医生黎靖匡医生(中)表示,

社会迈向復常,竹篙湾社区隔离设施已于上月底结束运作,医院管理局在隔离设施内的医疗站完成歷史任务,医护同事已各自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过去一年多的宝贵经验,不单成为我们的共同回忆,更是我们推动医疗服务进步的新动力。

撰文:医院管理局

去年年初正值本港新冠疫情高峰,竹篙湾由最初的检疫中心,转为社区隔离设施,医管局亦于同年2月在竹篙湾设立医疗站,照顾入住的轻症患者,冀减轻入院压力及加快病床流转。医疗站的跨专科医疗团队会为病人提供一站式支援,如提供评估筛查、处方新冠口服药,以至情绪辅导等。

营运一年多以来,医疗站合共为病人提供超过33万次的电话医疗谘询服务,并提供超过9万次遥距症诊及超过10万次外展服务。去年8月疫情高峰,医疗站每日需处理约800次遥距医疗及800次外展服务。

回想起当日设立医疗站,医管局社区隔离设施主管医生黎靖匡既担心又期待:「由一般的医院或诊所,搬到社区隔离设施提供治疗,初期有很多新事物要摸索,既要适应全新服务模式,也要懂得随机应变。运作初期,大众对运作有不少意见,全靠医疗团队及政府部门合力理顺安排,市民才逐渐改观。」

跨专科医疗团队发挥所长

要开设医疗站,第一个要处理的是人手问题。疫情下公立医院人手紧张,不过各医院仍然咬紧牙关调派人手到竹篙湾设置医疗站,亦有部分人来自私营机构,在疫情高峰,医疗站有逾百名医护人员进驻。这反映了同事都对竹篙湾医疗站纾缓医院服务压力的期望,使黎医生更珍惜竹篙湾的人力资源。

黎医生设计服务模式及编排工作时,会认真审视所有成员的工作背景,务求所有同事都可以发挥所长。例如医疗站会分流确诊新冠病毒病的儿童,安排儿科医生及早跟进;又识别受情绪困扰的高风险病人,由精神科护士及早介入。此外也会与民安队及其他政府部门紧密合作,提供医疗以外的服务,即使是轻症病人,相信也感受到医管局的全人医疗服务。

运用遥距医疗技术

由于需要照顾大量病人,医疗站在营运期间参考遥距诊症运作,例如医疗团队外展工作时使用的智能血氧、血压仪、温度计等病人维生指数,会自动上传到电脑系统。隔离设施内的遥距诊症及送药服务,亦能让前綫同事减少穿梭隔离设施的时间,让有需要的病人尽早获处方抗病毒药物。

疫情是智慧医院的催化剂,黎医生期望,遥距医疗的经验长远有助公营医疗系统运作更得心应手 : 「这次经验对我们筛选合适的病人接受遥距医疗提供更多参考数据,我们也发现部分长者或行动相对不便的病人,对电子科技需要时间适应。这些体会都有助我们微调遥距医疗服务,以更符合病人期望。」

您可能有兴趣:

1
西九地盘大判「帅建」工程经理 二判老闆涉误杀 2死者卧工作位置百米外谜团解开 疑受指使偷驳深处渠管中毒气亡

2
审视西九地盘整个工序流程 孙玉菡:逐层检视各人责任

3
涉港珠澳大桥工作台倒塌酿2死 法籍工程师被控误杀 准10万保释

4
国庆烟花匯演再临维港 港九将多处封路 西九文化区 东岸公园观赏烟花新地点

5
湾仔海滨艺游坊国庆烟花匯演后可继续营业

6
杨何蓓茵利东街感受中秋气氛 支持夜经济

7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北京举行 习近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民心所向

8
区议会换届选举12.10举行 投票时间减1小时

9
大坑舞火龙时隔3年再现 大批市民游客观赏

10
法官感嘆被告无社会歷练 捲入狂热政治漩涡 15岁少年认旺角掷汽油弹被判入教导所

11
涉弃保潜逃 曾志健认暴动及妨碍司法公正罪

12
李卓人姨仔邓燕梨被控意图妨碍司法公正 11月再讯

13
投诉《铿锵集》7.21专题 通讯局裁定理据不足

14
打击黄大仙区内淋油追债 警拘黑帮「贵利集团」4骨幹

15
打鼓岭狗场雪柜短路起火 22只狗葬身火海 6狗生还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