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03月 26日
星期日
   | 氣 溫 : 21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電子報

紀錄片縱有意義非凡 一切以學生利益優先
發佈日期 : 2023-02-07


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由導演張婉婷執導,追蹤英華女校六名女生阿佘、阿聆、馬燕茹、香港小姐、Madam、阿雀,連同剪接等工序,歷時10年至較早前公映,卻引發軒然大波,事源女生阿聆不同意紀錄片公映等。紀錄片目前已經停止放映,張婉婷昨日解釋,紀錄片曾經進行包場活動,當時外界反應很好,於是認為即使公映不會有負面影響,期間還聽到阿聆的父親表示女兒已平復,故以為阿聆已釋懷。我們必須指出,阿聆由此至終都沒有提出改變想法,製作團隊似乎想得過份理所當然,甚至是以行內人眼光來思考六名學生的處境,似乎太自以為是,最終衍生出今次風波。

《給十九歲的我》拍攝了六名女生,她們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從2011年開始,她們準備迎接學校的重建,即將由半山遷到深水埗的臨時校舍,希望在她們中六的一年,回到舊校址繼續上學和畢業。

張婉婷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向阿聆致歉。她解釋,事前曾與一眾主角交流,提及想做公開放映,所有當事人都在場,如果任何當事人表明不願意可以隨時離開。當時眾女孩大約中五至中六,她收到通知,有電影發行公司表示對此片有興趣,於是向一眾女孩提起,而六位主角都留下來,「我當時理解是她們同意這件事」,但可能她們理解中的公開放映,最多只是做一些包場式的放映,而不是直接在戲院放映,與其本人理解不同。

隨後,張婉婷憶述從其他途徑得知,阿聆並不希望紀錄片公開放映,最多可接受作校內籌款活動之用,或是在電影節、包場等小規模的放映。後來校方辦了包場活動,由於外界反應很好,「當時無人覺得有何不妥,都覺得女孩子可愛勇敢,很正面」,於是認為即使公映不會有負面影響,期間她亦曾聽到「阿聆」的父親表示「她平復了」,而在紀錄片的感恩大會中,阿聆的父母和弟弟都有出席,「我都以為她(阿聆)已經釋懷」,但沒想到「她(覺得)還有這麼多問題」。

我們認為,在《給十九歲的我》製作團隊眼中,電影放映、給社會大眾評頭品足等,也許是「可以克服」的東西,甚至根本不是甚麼問題,但在中學生眼中便或許是相當大件事。再進一步說,《給十九歲的我》的製作橫跨了10年之久,紀錄片本身當然有存在價值,至少可以讓關心下一代、關心教育的人多了一層反思。然而,正正是紀錄片本身歷經10年,考慮的因素也是相當的多,拍攝行政上的交接工作,我們對此表示存疑。

最重要的一點,是紀錄片的拍攝對象是中學生,劇組必須予以絕對的尊重,而阿聆本身患有抑鬱症,劇組以至是校方就更應該給予更多關心。我們認為,紀錄片無論如何有價值,都應以學生利益為優先,而今次的拍攝與製作手法,明顯並不考慮周詳。

您可能有興趣:

1
天文台新增極端酷熱級別 保障勞工健康須各方配合

2
運輸局建議收費方案 恐難讓三隧分流成真

3
港鐵事故頻生 癥結未解 天文數字罰款 於事無補

4
表達意見何須隱藏身份 倡撤禁蒙面法動機不良

5
環球政經局勢變化甚速 市民投資必須警惕風險

6
迎全面通關機遇盡展所長 西九助中外文化藝術交流

7
旅遊業具重要價值 對外宣傳必須做好

8
中央提到組建中央港澳辦 體現並反映國家對港重視

9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融合 香港擁有獨特優勢

10
專營巴士車資申加幅驚人 獅子開大口嚇煞普羅市民

11
扎實推進「一國兩制」不是口號 港人有責任在不同領域說好故事

12
禽流感疑美洲肆虐 傳染病警覺須維持

13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牽連廣 市場當心觸發火燒連環船

14
禁轉會免費時失事 消費券早用早享受

15
需要人才但勿濫竽充數 引入醫護必須做好把關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