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透露,今年将加强酷热天气警告服务,新增「极端酷热」级别,如果天文台气温实际或预测达35度或以上,又或新界普遍气温达到该水平,天文台便会发出有关特别天气提示,提醒公众注意。根据劳工处较早前向立法会提交的文件,计划在今年夏季推出暑热指数新指引,以协助僱主及负责人进一步减低僱员在酷热天气下工作时中暑的风险。我们对于社会进一步关注酷热天气对市民影响,予以肯定,但究竟如何能够切实保障劳工健康,仍需要各方配合,方能实现。
天文台台长陈栢纬表示,回顾去年本港天气情况,平均气温达23.9度,为有纪录以来其中一个第六温暖的年份。去年7月平均气温30.3度,为有纪录以来最热的月份。9月至11月的秋季平均气温为26.4度,为同期有纪录以来最高。去年全年热夜和酷热天气日数均达52天,皆为有纪录以来第二高。
他指出,天文台今年会加强酷热天气警告服务,新增「极端酷热」级别,如天文台气温实际或预测达35度或以上,又或新界普遍气温达到该水平,天文台便会发出有关特别天气提示,提醒公众注意。他续称,鑑于气候变化下气温上升,天文台正与大学和合作伙伴积极研究极端酷热天气对健康的影响。
我们认为,这是提高大众关注酷热天气的第一步,但往后还有很多步需要走下去。根据劳工及福利局、劳工处在今年2月向立法会人力事务委员会提交的讨论文件,当局认为需要制订更具体的指引,包括根据香港暑热指数制订适当的工作及休息时间安排,让僱主参照订明准则,採取适当措施预防僱员在工作时中暑。香港暑热指数是天文台与中文大学医学院共同研究,基于「湿球黑球温度指数」而得出的热压力指数。计算香港暑热指数的程式考虑了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流动及太阳热辐射水平等气象数据和本港整体入院数字,因此能适当反映热压力水平对本港整体市民构成的健康风险。
然而,值得留意的是,这只是指引,不是法例。我们明白,即使是面对同样气温,从事不同工种的人也有不同感受,例如在主题乐园户外工作的演员,跟坐在办公室「冷气房」的文员便大大不同,因此不可能简单地「一刀切」处理。正因如此,一旦新指引出台,就更需要各方配合,才能好好保障劳工健康。暑热指数与新指引是一个基础,但重要的是僱主如何理解当中内容。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