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11月 29日
星期三
   | 气 温 : 23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推诿同为受害人不管用 愚蠢非涉骗案脱罪理由
发佈日期 : 2023-06-08


一名女子讹称自己是中国公安女特工,把一名女生带到酒店,当女生的内地父母收到女儿的裸照后,遭勒索2,000万元赎金。女子被裁定串谋欺诈罪成,昨日在区域法院被判监三年半。辩方求情时表示,被告是受到威吓才参与其中,但法官判刑时直言,不同意有关说法,被告根本是贪快钱而犯案,更租用写字楼,每天不断致电搜寻受害者,诈骗计划是精密部署。值得留意的是,被告每月更可获一万港元报酬。我们认为,不时有骗案被告均以「被威吓」、「自己也是受害人」等理据试图脱罪,但今次裁决正好反映,勿以为自己是受害人就可以脱罪,愚蠢也有罪。

被告胡咏心,报称无业,被控于2021年9月18至21日在香港与名为刘健的人及其他人,一同串谋诈骗女事主父亲,即表示其女儿正被他们禁锢;及须支付港币或人民币2,000万元赎金。

据了解,女生的父亲是商人,他在2021年9月20日接获来电,称其女儿被绑架,随后指示他在香港的私人司机报案,经调查后发现女生居于愉景湾酒店房间内,警方调查期间更发现女事主和被告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房间,女生并没有受伤。被捕女子之后在警诫下声称一名男子为公安局官员,指示她在愉景湾码头与女生见面,并在2021年5月接到一名自称公安局官员的骗徒来电,并招募她作为代理人身分协助他们,之后被教导伪装成内地官员按照指示打电话,每月可获得一万港元的报酬。

案件今年5月裁决,法官李庆年在区域法院裁定被告罪名成立,批评被告的证供不可信、不可靠,以一个谎话来掩盖另一个谎话。法官表示,被告对自称公安的骗徒深信不疑,以为自己担当特派员是正义的事,但又称不愿意为他们工作,是遭威迫和恐吓才就范,其证供出现严重矛盾。法官批评被告对其所见所知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以最初为电骗受害人作为之后犯罪的理由,形同贼喊捉贼。

及至昨日判刑,法官李庆年批评被告在庭上作供时更不断误导法庭,毫无悔意,斥被告并非遭人威迫才犯案,而是你情我愿、贪图快钱。在审讯中,被告供称自己错信骗徒及遭威迫行事,但法官指出被告即使最初相信骗徒,后来亦理应有所察觉,但她一直没有通知警方,其辩解属贼喊捉贼,终裁定被告罪成。

我们认为,不时有骗案被告均以「被威吓」、「自己也是受害人」等理据试图脱罪,但本案裁决反映勿以为自己是受害人就可以脱罪,愚蠢也有罪。重要的是,公众应当对骗案保持警惕之心,毕竟表面上愈是吸引的机会,愈可能是骗局。

您可能有兴趣:

1
证监会梁鳯仪指「无法可执」推诿责任 应向财库局求援完善法例 非坐以待毙

2
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接连有「诈」 证监会执法被动 投资者教育失败

3
跨部门演习添市民参与 有助增加公众居安思危

4
人手短缺应多元方案解决 科技与输入外劳相辅相成

5
要求警方打击白牌车不切实际 运输局应顺应时势 尽快纳入规管

6
医护须细阅各细节 环环相扣人命攸关

7
不法之徒行骗手法层出不穷 市民须主动增防骗「免疫力」

8
「习拜会」举世瞩目 管控分歧成共同目标

9
以色列杀红了眼 狂轰滥炸难民营

10
处理僭建物须谨慎 勿让制度出现虚位

11
学童体能活动量不甚达标 家长应培养恆常运动文化

12
西方饮食文化不利健康 紧记多蔬菜少红肉原则

13
播下「防恐」种子 构建安全社区 走火警演练 可渗入反恐教育元素

14
李家超撸起袖子加油幹 果断处理「老大难」问题

15
承建商安全意识须提高 除牌彰显事故严重后果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