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法庭組報道】患有哮喘及慢性肺阻塞的七旬翁,2016年因氣喘被送往屯門醫院急症室,並轉至深切治療部治療,並需要插喉期間疑因氣喉鬆脫,導致心臟一度停頓,及後疑將插進器官的喉管,被「駁錯」至食道,老翁之後死亡。死因庭昨就事件展開研訊,死者家屬指出,醫生在首次搶救後,沒解釋清楚病人為何心臟停頓,又指護士在病房儀器發出聲響後,沒即時協助病人。
死者邱名伴於2016年5月16日在屯門醫院證實死亡,終年74歲。他有哮喘和慢性支氣管炎病歷,2016年5月因氣喘送往屯門醫院深切治療部隔離病房,醫護人員為他插喉協助呼吸,期間喉管鬆脫,心臟一度停頓10分鐘,當時搶救成功,兩天後再出現心跳減慢,需要再在氣管插喉供氧,但懷疑被誤插食道後死亡。
#醫療儀器發出聲響
死者長女邱玉琴表示,父親2016年5月12日因氣喘召救護車送院醫治。5月14日,醫護人員告知她,父親心跳曾停頓10分鐘,但經急救後已甦醒。父親留院期間,她曾在深夜時份聽到醫療儀器不斷發出聲響,護士見狀卻沒有理會。
一日後,死者轉往深切治療部,醫生告知情況轉差,著家人趕往醫院。16日凌晨時分,醫生指「有一個波爆咗,畀唔到氣佢」,不久便宣告父親死亡。有高級醫生向她指出「死因有可疑」,以及首次心跳停頓的原因是氣喉曾經鬆脫,她於庭上激動指,「希望法庭協助找出死因」。
屯門醫院深切治療部主管陳勁松醫生表示,醫院有機器量度氣喉向病人供氧的數字,比較供氣的含氧量與病人呼出空氣的含氧量,因信號經常被干擾,儀器可能發出假警報,一般護士會觀察到維生指數顯著變化才行動,加上當時正值H7N9禽流感,醫護人員對進入隔離病房有極高戒備。就本案而言,死者根本沒有駁上此檢測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