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衞生防護中心公布,香港昨日新增16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三宗為輸入個案,患者均從印尼抵港,13宗為本地個案,當中四宗源頭不明。源頭不明個案當中一名66歲女病人為陪月員(編號10876),最後上班日期為本月11日,她於本月19日開始喉嚨痛、咳嗽、流鼻水及腹瀉。翌日到流動採樣亭接受檢測,之後確診。
其餘三宗源頭不明個案,一名41歲男子電腦主任(編號10883),最後上班日期為本月11日,他於本月17日開始喉嚨痛、咳嗽、流鼻水及頭痛,同日向一名私家醫生求醫,翌日到普通科門診遞交深喉唾液樣本,之後確診;另一病人為退休男子76歲(編號10877)居於觀塘宜安中心,他於本月5日開始喉嚨痛及呼吸困難,並在上周六(20日)到流動採樣亭接受檢測,之後確診;另一人為62歲長者(編號10884)居於元朗橫台山,他於本月19日開始流鼻水,同日到流動採樣亭接受檢測,之後確診。病人為一名退休人士。
何栢良:放寬的步伐快了一點
香港過去14天(本月8日至21日)累計新增233宗個案,包括192宗本地個案(其中76宗源頭不明)。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說,本港疫情仍然反覆,由年廿九至昨日,只有三天確診個案是單位數,而這三天是假期,做少了檢測,因此確診數字不能作準,如果市民有所鬆懈,疫情有機會反彈。
何栢良指出,由年廿九至昨日,本港累計仍出現43宗確診個案,源頭不明個案有62宗佔超過40%,而分布地區廣泛「每個區都有」,認為社區有一定傳播風險,特殊學校及消防局等都有群組,若市民不小心,沒有配合防疫措施有所鬆懈,疫情有機會進一步反彈。他表示,政府由年初七起放寬部分社交距離措施,可能考慮了經濟需要、有些少迫於無奈,但他認為放寛的步伐快了一點,疫情反彈的機會亦大了一些。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