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香港日前出現首宗接種新冠疫苗後死亡個案,社會關注接種計劃對長期病患者保障是否足夠。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昨舉行記者會,詳述有關個案細節。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表示,該病人有長期病患等問題,初步認為其死因與疫苗接種沒直接關係,還稱如果長期病患者情況控制得差,病情嚴重,應先與家庭醫生商討應否接種,而患者本身亦有責任了解個人身體狀況。他說,當事人是自行前往接種疫苗,護士現場無責任問接種人士是否有長期病患,聲稱不能說是病人或醫生一個人的責任。
個案涉及一名63歲男子,上周五官涌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新冠疫苗,周日到伊利沙伯醫院求醫後死亡。委員會一致認為,死者死因與疫苗接種沒直接關係,相信死者因急性心肌梗塞、肺水腫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孔繁毅昨日在記者會上指出,市民有責任先審視個人身體狀況,如果長期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得宜,是適合接種新冠疫苗,但如果控制得差,病情嚴重,就應先與家庭醫生商討是否接種,有不良習慣及患嚴重疾病的人士,亦應先處理好自己的病情,才再接種。至於一般市民,例如不煙不酒的人士,他認為不會出現問題,一般不用先作身體檢查。他重申,長期病患者一定知道自己病情,而死者本身有糖尿病、血壓高,以及屬吸煙吸煙人士,認為是很高風險,故對方有責任先向醫生查詢。
稱死者有責任先向醫生查詢
委員會共同召集人李卓廣指出,疫苗接種計劃小冊子上有提醒市民,如果患未控制的嚴重疾病則不適宜接種,提醒患相關疾病的市民接種前應請示家庭醫生。
孔繁毅說,當事人是自行前往接種疫苗,護士現場無責任問接種人士是否有長期病患,又聲稱不能說是病人或醫生一個人的責任。他表示:「其實大家都不想看到這事件發生,所以亦都不可以說是誰,例如是病人或醫生任何一個人的責任,這只不過是一件不幸事情。」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一般來說,如病人本身多病痛,一定要病情受控制及穩定,才適合接種疫苗。疫苗內並不是有何害處會影響身體,但可能一些常見及已知的副作用,會導致長期病患者的病情惡化。他說,有人提議接種中心職員要先詢問接種者病情,但接種者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病況是否穩定,因此本身有長期病患的人士,最好在接種前諮詢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
家庭醫生林永和指出,有部分慢性疾病的市民會堅持接種,診所會特別提醒他們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他說,有原本有吸煙習慣的市民過去兩三年未有再做身體檢查,近日特別先驗血糖和血壓,評估有無隱性心臟病等,再決定是否接種,建議市民打針前,可先向家庭醫生清楚了解自己身體情況。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