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行政長官李家超昨天(7月1日)在香港會展中心出席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7周年酒會時致辭表示,政府未來在三大方面全力工作,即全力發展經濟,聚焦改善民生;強化自身優勢,發掘新增長點;把握國家國際雙機遇,搭上國家發展快車。李家超形容「事者,生於慮,成於務。今天的香港,機遇和挑戰並存,但機遇遠遠大於挑戰。政府會繼續敢於擔當、善作善成,帶領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在這個經濟轉型期創新求變,發揮善拼敢贏的精神。
李家超昨早率領政府高層官員出席在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與會包括三名前特首曾蔭權、林鄭月娥及梁振英等。
聆聽民意 2年施政見成效
李家在酒會的致辭如數家珍,強調聆聽各方市民的聲音而制訂施政,包括「我重視房屋問題...」、「我們聽到香港生育率不斷下降的意見....」、「我們關注勞工權益.....」、「我們將市面搞活起來...」。「李家超感謝中央對香港的支持和厚愛,推出多項惠港措施,包括增加十個個人遊城市;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的多項新舉措,尤其支持內地龍頭企業來港上市;和日前公布的提高內地居民旅客行李物品免稅額度等。
他說,展望未來,特區政府將在三大方面全力工作:第一,全力發展經濟,聚焦改善民生。過去兩年,我們成功扭轉了香港經濟負增長的困局。本地生產總值由2022年本屆政府上任時的3.7%負增長,轉為2023年的3.3%正增長,預計今年全年的正增長會在2.5%至3.5%之間。
這兩年間市民收入增加,全職僱員收入中位數從兩年前的每月約21,000元上升至今年首季的23,500元,增加了2,500元,增長是11%。
展望未來,政府會全力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例如首批簡約公屋日前已經開始接受申請,明年第一季可以入伙,提供4,400多個單位。我施政的目標是要讓市民有更好的生活,居住有更好的房屋,青年有更好的發展,長者有更好的照顧,社會關愛共融,市民安居樂業。
第二,強化自身優勢,發掘新增長點。我一直推進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推出搶人才、搶企業計劃,大力吸引重點企業、人才和資金來港。展望未來,我們要繼續強化自身優勢,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除了鞏固金融、貿易、航運、物流、專業服務等傳統優勢產業,亦要開拓國內國際雙循環所帶來的龐大機遇;發展總部經濟,發揮金融服務優勢,擴大與內地金融巿場的互聯互通;大力發展創新科技,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產業導向為原則,推進新型工業化、醫藥研發、新能源交通等新興策略產業發展;並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等。另外啟德體育園在今年年底落成,在推動香港體育發展之餘,也將帶動文化、娛樂、旅遊等相關產業發展,對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競爭力有直接提振作用。
把握國家國際雙機遇
第三,把握國家國際雙機遇,搭上國家發展快車。今天的香港,已經迎來由治及興的最佳發展時機,我們更搭上了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快車。香港一方面會繼續發揮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鞏固自身制度和競爭力,同時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展和鞏固香港的八大中心定位,以北部都會區發展為新引擎,以產業導向為發展方向,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尤其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機遇。
另一方面,我們會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優勢,保持高度國際化,強化區域合作,繼續開拓東盟、中東等市場,並爭取早日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同時增加歐洲等西方市場的聯繫等,發揮好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角色,開創新機遇,增加新動能。
李家超:事者,生於慮,成於務
李家超形容「事者,生於慮,成於務。今天的香港,機遇和挑戰並存,但機遇遠遠大於挑戰。政府會繼續敢於擔當、善作善成,帶領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在這個經濟轉型期創新求變,發揮善拼敢贏的精神。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