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肝炎會抽樣分析市面的基本體檢套餐,發現或未能找出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忽略潛藏的丙肝風險,因為逾80%丙肝患者沒有明顯徵狀,每四名慢性丙肝患者,有三人可能惡化成肝硬化或肝癌。該會提醒高危人士應接受丙肝檢查,而丙肝患者應盡快求診。醫管局正資助慢性丙肝患者使用新藥作一線治療,持續用藥最長24周便能「斷尾」。
本報港聞部報道
香港亞洲肝炎會主席林朗昕醫生昨日說,「逾八成丙肝患者沒有明顯徵狀,縱使出現較明顯的病徵,如疲倦、食慾不振、噁心、吐血、腹水及關節痛等,但這些已經是後期肝硬化的病徵,即使完成治療仍然需要長期覆診,監察肝功能以防併發症。」
誤以為進食補肝保健品可解決
香港亞洲肝炎會抽樣分析10間包括私家醫院、醫療機構及體檢公司所提供的基本身體檢查套餐,價錢由980元至1,980元不等。結果發現,雖然60%體檢套餐涵蓋乙肝測試,但全沒有丙肝測試。林醫生續說,部分患者縱使體檢報告顯示肝功能指數超標,卻誤以為只需進食市面號稱「補肝」的保健品便可解決。但這些保健品無助清除丙肝病毒,病毒持續活躍,大增惡化至嚴重致命肝病的風險。
香港亞洲肝炎會委員黃麗虹教授在同一場合指出,過去丙肝治療主要是注射干擾素及口服利巴韋林,療程長達一年,但成功率僅五成。「而且副作用多,如感冒症狀、發燒、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下降、腰痠背痛等,患者可能因為副作用而不能完成療程,令成功率相當低。」
新一代口服藥有九成機會痊癒
「醫管局現已資助嚴重纖維化或肝硬化的丙肝病人接受新一代口服藥作一線治療,只需用藥最多24周,便有九成或以上機會痊癒。醫管局的新措施將有助不少丙肝病人『斷尾』,減低致命肝病的風險。」黃教授說。她鼓勵丙肝病人定時覆診,並向醫生查詢最新的治療選擇,儘早清除體內丙肝病毒。
香港亞洲肝炎會創會主席梁慧儀醫生稱,市民也要防範丙肝傳播,特別提防近年感染途徑的新威脅,如紋身、紋眉、美容療程(美容針、微針等),以及於境外接受牙科療程、輸血、靜脈注射(如吊針、打點滴)等。若儀器未經徹底消毒,有機會接觸到患者血液而感染丙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