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項最新調查發現,沒有兒孫在香港陪伴、從未使用智能電話等電子設備的獨居長者,會有較嚴重的孤獨感。負責調查的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稱,長者過分孤獨,有機會引致俗稱「三高」的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問題,繼而增加患上心臟病、中風等,形容「孤獨的禍害就像每日吸食15支煙」。調查發現,長者最希望後輩能在過生日、過節、住院等時候陪伴在側。
本報港聞部報道
東華三院去年第四季至今年第一季委託港大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透過焦點小組及問卷形式,訪問385名60歲或以上長者,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及孤獨感受等。調查發現,有10.1%的受訪者有較嚴重的孤獨感,當中獨居;沒有兒子在香港居住;沒有孫子女在香港居住;自我報告身體較差;溝通時感到緊張;以及從未使用電腦、智能電話或者平板電腦的長者,會更多報告存在較嚴重的孤獨感。
後輩多鼓勵長者表達自己
受訪長者有五件事發生時,最希望後輩能夠陪伴,包括過生日;過節;掃墓、祭祖;住院;以及做手術。
樓瑋群表示,長者過分孤獨,會增加患抑鬱、認知障礙症等精神健康問題的風險,亦有機會引致「三高」,繼而增加患上心臟病、中風等,形容「孤獨的禍害就像每日吸食15支煙」。她說,要有效地陪伴和關心身邊長者,親人及後輩應耐心聆聽及直接溝通,多鼓勵對方表達自己,並了解對方立場和感受,更重要的是尊重對方。
有人聆聽說話 易感滿足
獨居長者朱女士在記者會上表示:「當感到孤獨時,會到長者中心參加活動,例如東華三院的生前規劃服務,每逢傳統節日都有活動,可以和義工朋友一起享受節日氣氛。」擁有豐富探訪獨居長者經驗的義工柯小姐說:「對獨居長者來說,有人關心、有人聆聽他們說話,他們就會感到開心和滿足。付出少少時間,就可以為長者帶來快樂。」
東華三院圓滿人生服務經理周淑娟表示,關注「腦」朋友計劃正籌備以「長者精神健康」為題的攝影比賽和電影節,希望透過活動加強社區人士對長者精神健康的認知,於日常生活中多關心周邊的長者親友,及早識別長者精神健康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