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高錕在2004年確診患腦退化症,2009年才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獲諾貝爾獎的那一年,已將光纖技術忘記得一乾二淨,但依然記得身邊的妻子黃美芸,說很愛對方,「她很好的」。高錕患病,令社會更關注腦退化症,在2010年9月21日成立的非牟利慈善機構「高錕慈善基金」,就是為腦退化症病患者、家屬和照顧者提供協助,並教育市民大眾加深認識腦退化症。黃美芸現為「高錕慈善基金」的主席,她昨日在新聞稿中便提到:「作為高教授的遺願,本會將繼續堅定我們的工作,致力為腦退化症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服務,亦冀盼各位能支持高教授的遺願,支持相關的工作。」
2009年,早已患腦退化症多年的高錕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當年有傳媒訪問他,問他是否很愛妻子,他靦覥地說:「是,她很好的。」
黃美芸與高錕在1959年結婚,她在2016年接受傳媒訪問時坦言,照顧腦退化患者很吃力,但始終對高錕不離不棄,每天盡心盡力的把丈夫照顧得最好:「最緊要的是,記得那個人以前是如何對你,你很錫他,不要忘記他以前也很錫你。」
賽馬會高錕腦伴同行
「高錕慈善基金」對腦退化症患者作出了重大貢獻,資助多個項目,包括與聖雅各福群會合作,開展「流金頌社區計劃:賽馬會高錕腦伴同行」流動車服務。流動車於2013年5月正式投入服務,走訪香港18區,為公眾推廣腦退化症的知識及教授照顧技巧,亦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評估及訓練服務。基金會得到「愛心聖誕大行動2014」的資助,與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合作,舉辦九次玩具工作坊。在玩具工作坊中,患有初期腦退化症的長者與兒童及青少年一起玩耍,共度玩樂時光。患者不但可以鍛煉腦筋,還可訓練他們的認知能力,幫助延緩他們腦部退化的速度,而兒童及青少年也可藉此接觸患者,令他們認識腦退化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