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新兴治癌疗法相继面世,但昂贵的药费却令人无法负担。有癌症患者家人指出每月的药费动辄花费达5万多至6万元,长远来说亦难以负担。为进一步向病友提供财政支援,癌症资讯网慈善基金于今年8月推出全港首个支援药物安全网外的众筹平台,为未能受惠于撒玛利亚基金和关爱基金的癌症患者筹募善款,尤其是「小康家庭」,希望藉计划减轻癌症患者的负担。 本报港闻部报道
参加众筹计划的申请者须为香港永久居民,家庭总资产不多于80万元(不包括自住物业)的在港治癌人士,而且家庭每月总收入必须低于统计处公布的全港家庭住户月入中位数2倍或以下。慈善基金收到个案后,一星期内会指派职员进行家访。其后评审委员会会逐一检视申请个案,个案成功获批后,将会透过独立的网上众筹平台进行2个月筹款,癌症资讯网慈善基金亦会协助相关的宣传工作。筹得的善款将会一次性拨捐给申请人,资助他们购买自费药物。
申请者有资产及收入限制
癌症资讯网创办人吴伟麟昨日表示「由慈善基金收到个案开始,到申请人收到善款为止,过程约3个月。」他补充,「首阶段众筹计划于今年8月开始,主要针对有紧急财政问题的个案,期望未来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如为患者提供招聘工作等。」
他透露「申请个案会经由3名医学界、2名社福界代表及代表病人的自己,组成共6人的委员会评审。」评审内容包括检视医生证明、申请者资产等。至于公开多少个案的背景资料,就视乎申请者个人意愿。
他续称如发现有人呈交虚假个人资讯,将报警处理。他又指出众筹平台不保证能让申请人筹得目标金额,如果申请人与目标金额相差太多,会考虑转介其他基金予申请人。癌症资讯网慈善基金主席方嘉仪表示「不愿看到病友因为经济问题,而被迫放弃最适合的治疗,希望可以利用群众的力量,为病友带来一点改变。」
「小康家庭」受惠计划
陈伯于去年8月确诊肺癌第四期,并选用免疫疗法治疗,惟药费昂贵。陈伯女儿Doris昨日表示,政府提供的资助大多较适合基层市民,她形容自己情况为「小康家庭」,只能获得残疾人士资助。她又指出「自己和妹妹任职文员,总家庭收入约3至4万元,而父亲每月的药费约5万多至6万元,父亲尚有15个月疗程,打算于众筹平台筹集1年费用」,期望利用筹得的60多万元,帮助父亲完成治疗。
另外,癌症资讯网慈善基金顾问医生施永健指出对癌症患者而言,「新兴的免疫治疗较传统的化疗副作用少,希望免疫治疗未来能为癌症患者提供新选择,广泛应用于其他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