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科技大学和北京天坛医院合作,研发针对罕见脑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物,为末期病人延长寿命和纾缓症状。研究人员运用大数据收集癌症病人的基因资料,计算及预测癌细胞基因的进化和病变,为病人制订个人化治疗。
药物渗透大脑追击肿瘤
医院管理局每年录得的200宗恶性脑肿瘤新症当中,约四分一为「低级别神经胶质瘤(LGG)肿瘤」。这些生长于嵴柱或大脑神经细胞附近的异变细胞,最终会演化成今日所知、恶性脑肿瘤中最「毒」的sGBM。虽然sGBM可经手术切除或透过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MZ)治疗,但绝大部分都会再出现突变,使患者病情復发,死亡率接近100%。由LGG肿瘤演变成sGBM肿瘤的基因特徵和进化机制一直未明。
科大的合作伙伴-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兼北京天坛医院江涛教授及其团队,参考这个发现后,识别出一种名为PLB-1001的药物分子,这个分子能渗透大脑用作防御的「血脑屏障」而直达脑内肿瘤。PLB-1001能标靶sGBM肿瘤,并追击肿瘤进一步的突变,成效显着。
在18名参与PLB-1001临床试验的晚期癌症患者中,部分对该药物有正面反应。患者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每天约50至300毫克的药物治疗后,其中二人的肿瘤明显缩小达12周,患者其间症状得以纾缓,药物亦未有呈现明显的副作用。
王吉光教授昨日说,PLB-1001还需要更多研究,譬如它是否能与其他药物合用,以达成更有效和持续的效果。但这次临床试验结果对于进一步了解sGBM的治疗非常重要。建立癌症进化运算模型有助预测癌细胞的行为和设计优先治疗方案,而精准的癌症治疗药物可为病人制订个人化的治疗方法,不过突变会令癌病不断变化,为精准治疗的过程带来不少变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