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本月3日發新聞稿,談及「如有學校能安排全校教職員定期每兩星期進行病毒檢測,這些學校有條件全校恢復半天面授課堂,他們需在全校復課前14天內進行及完成檢測,並向教育局申請」。這種形式的表述,既非命令,也非詢問,更似是就有關「提議」測試教育界反應。無奈的是,這種只要求教職員檢測而不談學生的愚蠢做法,當然地引起眾多學校不滿,有調查更顯示僅3%受訪中學表支持。我們認為,政府推政策前試水溫無可厚非,但相關政策也得合情合理一點,否則只會「面子是別人給的,臉是自己丟的」。
一切爭議源於教育局在本月3日所發的一篇新聞稿,教育局發言人表示,當局較早前推出針對教職員及學校宿舍員工的「特定群組檢測計劃」,有學校積極參與,而以此經驗為基礎,教育局認為如果有學校能夠安排全校教職員定期每兩星期接受病毒檢測,則有關學校有條件全校恢復半天面授課堂,並向教育局作出申請。
不過,有關說法很快便引起教育界的反彈。灣仔區校長聯會主席戴德正日前指出,不明白上述說法的邏輯何在,稱即使教師完成檢測,都未必能令學校變得安全,形容是「幻影式安全」,而要求全校師生均要檢測,則未必可行。廠商會中學校長麥耀光表示,教育局的措施形同威脅,教師不做檢測,就不可以全校復課,令學校感到為難,很多校長是「敢怒不敢言」。他認為,措施加重教師的壓力,而且學生不用檢測,可能造成師生矛盾。
儘管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之後曾多番指出,這絕對不是政府對學校的要求,強調不希望為任何人構成壓力,亦不想校長感到有壓力要迫老師接受檢測,然而負面印象已經構成。教協日前向中小學及幼稚園的教師和校長做問卷調查,接獲逾萬份回覆,結果顯示93%受訪者認為,當局的安排變相剝奪教師參與檢測的選擇權,92%人稱安排不尊重學校及教師。
香港中學校長會昨日同樣公布了一項調查結果,反映在338間回覆的中學之中,只有九間稱會安排全校教職員定期接受檢測,以讓全校恢復面授課堂,僅佔受訪中學總數約3%。有校長提出意見指出,校園能否重開應由疫情決定,而非員工檢測與否,亦有校長質疑學校是否有法理基礎要求教職員檢測。
由此可見,教育界對教育局的有關安排,顯然是不太受落。政府在推行政策前先以不受途徑測試水溫,做法無可厚非,這既可準確知道相關持份者的反應,也有空間調整政策,但我們認為,相關政策也得合情合理一點,如果內容過於反智,只會嚇壞社會,而政策局只能做到「面子是別人給的,臉是自己丟的」的效果。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