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4月 24日
星期三
   | 氣 溫 : 26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基層健康與專業醫療分割 地區康健中心實成效不彰
發佈日期 : 2022-06-16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天(6月15日)出席公開活動致辭時,自誇對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認識已早於三十年前,並於2017年履新時,提出的地區康健中心或地區康健站,預算今年全覆蓋全港十八區,作為推動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協作的重要硬件。然而,我們只需走一趟細看,該些地區康健中心的使用率低,提供的服務與區內其他團體提供的重疊,缺乏誘因吸納會員參與,現乃徒具軀殼,成效不彰。在第五波疫情清晰可見,基層健康的發展滯後,更意味專業醫療部門無法掌握個別社區的情況,難以有效作出適切的應對。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香港醫療體系的主要弱點,就是過份集中依賴醫院的服務模式,無法有效伸延至社區層面。從傳統上來說,強調基層健康的主要目的,是及早對疾病的源頭進行介入,實行「病向淺中醫」、「預防勝於治療」,以減輕對醫療體系特別是醫院的壓力。


#醫療部門掌握資訊極稀缺


眾所周知,不同社會階層和群體面對著迥異的健康風險,基層健康將應因應各自的生活模式和資源狀況,進行系統性的分類和針對性部署。然而,從疫情的高峰時期所見,到底低收入家庭、獨居長者又或自理能力較低的群體如何分布,他們面對的困難是什麼,如何才能有效接觸他們,醫療部門所能掌握的資訊極稀缺,只能等待他們染疫後來投案,否則根本無法作出及早干預。


這固然可以歸咎,香港欠缺類似內地的基層或街道組織,故在非常時期無法進行有效社區動員;但想深一層,遍佈在香港每一個角落,均不乏大量健康相關的專業或輔助專業,從私家門診、中醫、藥劑師、營養師和物理治療師,到提供護理、照顧服務的護士、社工和照顧員,甚至還有健身教練和保健按摩員等等,日常均在各自崗位上推動基層健康;到了疫情時期,亦很有可能在各自努力打拼,各師各法地協助有需要的群體。


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我們欠缺基層健康的一般性服務(儘管從質量和數量上仍大有改進空間);問題的關鍵更加在於:此等服務與專業醫療部門獨立分割,無法有效串連,從而發揮多贏互補的協同效應。就以食物衛生局推行多年的「醫健通」為例,尚且未能在公私營專業醫護之間有效普及,更遑論千千萬萬不能接觸「醫健通」的輔助專業人員,他們根本並無有效渠道參與基層健康體系,出一分力。


一直以來,業界多把這種跨界別協作,稱之為「醫社合作」。自2017年以來,食衛局重點推動各區的「地區康健中心」,亦已朝大致相同的方向不斷探索前行。然而,即使在康健中心已經覆蓋的地區,相似的問題仍然持續出現:就是資源仍過於集中在「中心為本」的服務,因此只會吸引那些已或曾患重病的群體使用;中心朝向「社區為本」的擴散仍然有限,難以真正做到社區層面上的「病向淺中醫」。


資料顯示,政府於葵青建立首間地區康健中心,於2019年9月25日正式投入服務,為該區居民提供健康推廣、健康檢查、慢性疾病管理及社區復康等服務,當局預計每年可服務5.5萬人次。運行一年多後,截至2020年9月30日,會員人數仍只有7214,佔葵青區人口(約50.2萬)約1.4%,服務人次(30637)也僅佔啟用初期目標的56%。不少區內居民對中心的認識有限,甚至不知道中心設立了抗疫支援熱線。


#應善用醫療券大數據 尋潛在用家


我們認為,事實上,在政府部門手上,仍有一些尚未完全善用的政策工具,或有望能突破上述執行上的僵局。


其一,要善用已覆蓋所有65歲以上人士的長者醫療券的數據:中央數據庫亦已儲存過往的使用紀錄,包括長者的住址,以及其使用不同類別服務的地區分佈。若能有限度地向提供相應服務的專業和輔助專業人士知悉區內使用醫療券長者的情況,或多或少可助他們掌握區內長者的基層健康的狀況,主動出撃,「追着」這些長者提供基層醫療服務,在醫療券的基礎上開拓更多「病向淺中醫」面向的服務,促進長者進行疾病預防,致力杜絕誤用濫用的情況,將更有力結合基層健康的目標。


其二,是普及率仍然相當有限的社區照顧券:相對於醫療券,照顧券就更涉及醫療以外的專業和輔助專業,他們更加恒常和緊密地接觸到有需要的長者,洞悉他們的日常生活狀況和困難,實際上亦是站在基層健康的最前線。問題卻在於,這是屬於社會福利的範疇,並不被納入基層健康的政策視野;況且現時照顧券本身的推行成效亦很有限,多年來的發展仍一直是牛步寸進。如何能通過跨部門合作,藉照顧券推動基層健康?我們將以另文再深入分析。


(後疫情時代的基層健康系列之一,明天續)

您可能有興趣:

1
密閉空間工程高風險 持分者須常保持警惕

2
開發應用程式絕非為趕潮流 政府部門須從實際角度出發

3
朔爾茨任內再訪華 中德兩國細談合作

4
貨品價格大不同 做個精明消費者

5
中東地區戰火連綿 各方應該保持克制

6
全運會粵港澳合辦 如何呈現讓人期待

7
屋宇署早年發出消防安全指示 華豐大廈16年未遵辦讓人詫異

8
黃錦星任內籌備垃圾徵費工作極為鬆散 一味靠吹欠細節 指定袋重新招標淪笑話

9
科考破冰船遠道而來 市民親睹感受大不同

10
中國東南亞影響力漸增 地區對美國信心正下跌

11
法國外長就任後首訪華 反映中法深化交流合作

12
數碼港5大缺失釀資料外洩 外界感詫異的確無可厚非

13
市民投資前須做足功課 如有懷疑尋求專業協助

14
壓力爆煲 不分貧富 留港長者精神健康惡化不容忽視

15
老鼠突然殺出嚇煞市民 無鼠百分比難量化恐懼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