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4月 26日
星期五
   | 氣 溫 : 26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官員制訂政策前應駐守地區辦 倡選定地區作跨部門試點實驗
發佈日期 : 2022-06-19


特區政府施政為人詬病之一,是政策「離地」兼「思慮不周」,決策局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務求在極短時間內,便將一些未經試驗和證明的新政策和措施,鋪天蓋地的覆蓋全港地區,與民情造成極大的差距。我們倡議透過「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的實踐與驗證,負責制訂政策的政務局須放下身段,騰出較長時間借調到地區辦事處一段時間,深入社區體察民情,在設計新政策和措施時才有據可依。

我們在早前的文章中,我們已分別探討地區康健中心、康健站、社區照顧券和照顧點,以至智能健康程式等,在推動香港基層健康上的潛在可能性。無論構思如何完美精準,若未經實踐,往往也是天馬行空。政務官喜與文件打交道,卻鮮見落區向居民查問及了解地區實況,總是一味坐在辦公室寫寫寫,結果政策往往只有提供服務或參與機構持份者的意見,官員未有親身體會。

新一屆政府不妨考慮加強「生活實驗室」的概念。荷蘭機構AMS推動的「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在阿姆斯特丹地區多達90個案例的經驗顯示,此等以用家為本、強調開放和創新、跨界別協作和共創,並將研究和實踐元素緊密結合的實驗項目,能有效激發社區持分者的創新想像,在小範圍內進行具前瞻性的大膽嘗試,通過反覆修訂和檢驗的過程,令實踐經驗和知識得以累積,並擴散到更廣泛的社區中。

無論在各地政府或私人企業,生活實驗室正日漸成為被廣泛普及應用的工具,依托著城市空間的社群互動過程,針對各類公私營產品、服務以至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議題,進行創新、研發及測試。這些實驗室往往較諸傳統的工具,例如是民意或市場調查,更能立根於市民或消費者的生活日常,令創意理念得以更「貼地」地付諸實踐。

生活實驗室正被廣泛普及應用

至於社會科學的領域,在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Elinor Ostrom「共同資源」(common pool resources)研究的基礎上,近年亦湧現大量關於「城市共同體」(urban commons)的文獻,強調城市空間和資源乃屬市民共有共管的特質。那些原被稱為「公共空間」(public space)的場景,在日常生活中更堪稱為「共同空間」(common space)。原因是公營部門的「有形之手」,在現實操作上往往鞭長莫及,共同空間更多是市民發揮集體的草根創意、自下而上開拓社區靈活潛能的場景。

這些以地方和社區為依托的創新項目,近年在官商民的跨界多元力量推動下,在香港亦漸形成一股稱為「社區營造」(place making)的潮流。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和市區更新基金,皆在這方面作出了不少投入。特別是前者支持的理大社會創新設計院(簡稱DISI),和創不同「社會實驗室」(Social Lab),就更成為在地推動社會創新和政策創新的兩大重鎮。

探尋證據為本的基層健康模式

在早前的文章中,我們已分別探討地區康健中心、康健站、社區照顧券和照顧點,以至智能健康程式等,在推動香港基層健康上的潛在可能性。然而,設想特區政府仍一如既往地,以決策局高高在上的姿態,雷厲風行的全面推動,務求在極短時間內,便將一些未經試驗和證明的新政策和措施,鋪天蓋地的覆蓋全港地區,則無論決策局如何有心有力,仍難掩此等「德政」與民情的差距,政府「堅離地」的印象仍無法改善。

通過生活實驗室的歷練,將大大有助決策和執行部門的官員,能深入社區體察民情,在設計新政策和措施時有據可依。必須指出的是,這和傳統官員的「落區」有別,生活實驗室實有賴官員放下身段,騰出較長時間「蹲點」(例如借調到地區辦事處三個月)。尤其對決策局的政務官來說,這種要求或許有點嚴苛,但卻是一個開濶眼界極其重要的過程。

除此以外,生活實驗室亦極適合、甚或是為跨部門、跨專業協作度身訂造。不同背景的政府官員,再加入社區中的用家和持分者,能夠在前線操作的實際處境中,具體而輕地通過反覆實驗,測試及評估新政策和措施的功效。這將遠較躲在政府總部冷氣房中、沒完沒了的協調會議,來得更有效率和成效百倍。

針對重大政策 倡設駐地區特遣隊

具體而言,基層健康主要只涉及醫療衛生局和勞工福利局。只要由政務司司長及其責成的機構(例如像現有的「政策創新及統籌處」),聯繫兩局相關的政務官員,便能迅速成立暫駐地區的特遣隊,就關乎民生的重大政策議題,在既定時間表內進行共創實驗,並以所得成果作為未來決策依據。

踏出這看似微小的一步,卻極可能在政府和市民之間,架起一道足以突破管治困局的新穚樑。

(後疫情時代的基層健康系列之四,完)

您可能有興趣:

1
政府牙科診所服務供不應求 待7小時作初步登記苦了病人

2
密閉空間工程高風險 持分者須常保持警惕

3
開發應用程式絕非為趕潮流 政府部門須從實際角度出發

4
朔爾茨任內再訪華 中德兩國細談合作

5
貨品價格大不同 做個精明消費者

6
中東地區戰火連綿 各方應該保持克制

7
全運會粵港澳合辦 如何呈現讓人期待

8
屋宇署早年發出消防安全指示 華豐大廈16年未遵辦讓人詫異

9
黃錦星任內籌備垃圾徵費工作極為鬆散 一味靠吹欠細節 指定袋重新招標淪笑話

10
科考破冰船遠道而來 市民親睹感受大不同

11
中國東南亞影響力漸增 地區對美國信心正下跌

12
法國外長就任後首訪華 反映中法深化交流合作

13
數碼港5大缺失釀資料外洩 外界感詫異的確無可厚非

14
市民投資前須做足功課 如有懷疑尋求專業協助

15
壓力爆煲 不分貧富 留港長者精神健康惡化不容忽視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