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欄提及了美國十年期國債息率急升引至增長型高估值股份被拋售全因現金流折現法(DCF)下估值受息率影響。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股息率現約為1.5%,美國十年期國債息率早前一度急升至1.6%。美國國債在定義上是無風險資產,同樣的收益率相比股市,美債更為吸引。這成為了股市近期被大幅拋售及高位回吐的藉口。
事實上,美國國債息率的急升主因是投資者大幅拋售美債,債格與債息是反比的關係。債價下跌,債息便升;反之亦然。美國國債於去年年中後開始被投資者拋售,主要因為美國大印銀紙,市場預期通漲開始來臨。大宗商品因通脹預期下大幅反彈回升,結束了十多年來的商品熊市而進入商品大牛市,本欄已於去年十月解說了相關原因。讀者可參考當時文章。
衆多商品中,油、銅及金最能代表經濟及有預視性作用。油價是各種工業、運輸的成本,能預視通脹。銅是所有工業生產的必需原材料,能預視工業生產景氣程度,兩者分別代表CPI及PPI。各國公布的CPI及PPI重要數據只有一次,實在難以實時觀察其走勢。固筆者會用油價/金價比率來觀察通脹走勢,以銅價/金價比率來觀察PPI走勢。當兩者同時上升,息率預期也會隨著上升。
美債息率反映的是名義利率,需減去通脹後才獲得實際利率。過去一年,實際利率處於零以下,即負利率。由於名義利率近來急升,也導致實際利率由負變正,這也影響了負利率資產投資者重新配置。
最後,筆者應為這一輪因債息抽升而引發的資產調配完成後。股市仍會在泡沫中上升完成最後的升浪,時間上可能需要等待至3月底至4月初才有見底機會。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