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科技股持續下跌,拖累港股在5月份第一周的表現。五一假期後港股大幅下挫。上周二港股大幅波動。市場傳杭州有科技公司高層馬某涉嫌勾結外國勢力被捕。市場以為是馬雲。消息令到阿里巴巴(09988)股價大跌9%。後來中央電視台澄清,是馬某某,不是馬某,令市場鬆一口氣。阿里巴巴股價反彈,一度回升,但收市仍跌1.76%。恒生指數一度跌441點後回穩,最多升203點,但收市只升12點。
周三是港股今年最淡靜的一個交易天,沒有北水,成交只有724億元。科技股大跌。美團有非執董兩度減持股份,美團(03690)跌4%。另外劉強東減持京東健康,股價急挫13%。其他科技股下跌,阿里巴巴跌3.74%,美團跌4.6%,騰訊(00700)跌3.1%。醫藥股急跌,信達生物(01801)跌10%,綠葉製藥(02186)跌7.1%。啟明醫療-B(02500)跌11%,微創醫療(00853)跌9%。內地封城拖累內需股下跌,海底撈(06862)跌6.2%,為跌幅最大藍籌股。九毛九(09922)跌4.5%,呷哺呷哺(00520)跌4.7%。安踏體育(02020)跌3.6%,李寧(02331)跌3.6%。華潤啤酒(00291)跌2.7%,青島啤(00168)跌2.9%,
歐盟將制裁白俄羅斯及俄羅斯的鉀肥,令到化肥價格急升。世界糧食組織警告,環球化肥可能出現嚴重短缺。令到化肥股造好,中化化肥(00297)升6.9%,中海化學(03983)升4.4%,心連心(01866)升2.4%。歐盟在5月4日決定今年底將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及煉油產品,匈牙利及斯洛戋克表示反對。因為歐盟決定需要27個成員國一致同意,不知道會否成事。但消息已經令到原油價格急升。
四月份中國官方採購經理指數再跌,由3月份的49.5跌至4月份的47.4。財新4月份製造業指數為46,比3月份的48.1低。數據反映封城對經濟的影響,工廠需要停工停產,以配合國家對疫情動態清零政策。財新的非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活動大幅下跌。由3月份的42跌至4月的36.2,是2020年3月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最大幅度的經濟活動收窄。各大城市深圳,上海及北京的封城政策,令到經濟活動急剎停。情況令人擔心,2022年中國能否達到5%,的經濟增長目標。
5月4 日美國聯儲局公開市場開會後宣佈,一如預期加息半厘。主席鮑維爾表示不會強加息3/4厘。未來幾次開會都只會加息半厘,令到市場安心。美股急升,杜瓊斯升932點,標普升124點,納斯達克升401點。科技股升3%。市場預期美國通漲可能見頂,令到投資者入市。但這樂觀氣氛只維持一天,上周四美股急挫。杜瓊斯跌1,063點(3.12%),標普跌153點(3.56%),納斯達克更急挫647點(4.99%)。科技股領跌,面書跌6.8%,亞馬遜跌7.6%,微軟跌4.4%,蘋果跌5.6%。電商跌幅最大,Etsy跌16.8%,eBay跌11.7%;Shopify 跌15%。是自2020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市場擔心聯儲局加息及退市,會令到美國經濟衰退。俄烏戰爭令到能源及糧食價格上升,就算聯儲局加息,也不能擊退通漲,因為通漲是輸入,而不是內需增加。美國經濟將進入滯漲,Stagflation,即是同時有通漲及經濟衰退。情況和1980年代美國一樣,當時石油危機令到通漲升溫。當時美國聯儲局主席獲和狂加息,把聯邦利率加至22厘。現聯儲局主席鮑維爾表明不會大幅度,以3/4厘一次加息。市場更加憂慮聯儲局退市,每月縮表900億美元,令到市場資金緊張,導致經濟衰退,又不能降低通漲,市民生活水平大降。
2020年至2021年科技股例如蘋果,亞馬遜等都能突圍而出。在瘟疫中跑嬴大市,維持增長。但最近的季度報告顯示,科技股已經失去優勢。在經濟衰退情況下,不能獨善其身。最近一個月Netflix跌7成以上,面書跌5成以上,亞馬遜跌3成以上。科技股已經不是資金安全港,資金從股市撤走。香港情況比美國更差,龍頭騰訊、阿里巴巴,美團跌幅都達7成以上。雖然中央工作會議,表明要放寬對科技平台龍頭企業的監管,令他們可以再拾增長,貢獻經濟活力。但在戰爭陰霾下,輸入通漲,再加上清零政策導致的產業鏈斷裂。2022年5%經濟增長,似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港股只會一路尋底,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