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早前正式上任,社会对其土地、房屋政策,以及如何觅地建屋等议题非常关注。香港测量师学会(下称「学会」)于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向新政府提出七大建议,希望有助完善本港土地、房屋及建筑政策,加快土地及房屋供应,及改善现有楼宇的安全,助市民安居。
香港测量师学会会长何国钧测量师表示,政府的土地、房屋政策与民生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未来新建楼宇的供应。学会支持政府以多管齐下的策略增加土地及房屋的供应,亦希望学会提供的专业建议,能完善相关政策,帮助纾缓本港不同阶层的住屋需求。
何国钧测量师对立法会近年有关工程拨款严重拖延的情况表示十分关注。学会促请各界应以社会及经济利益为依归,政府与不同持份者协调,尽快通过工程拨款,维持社会持续发展。
学会向新政府提出七大建议:第一,促进私营机构释放土地供应。除了推出政府土地作房屋发展外,学会建议政府应多管齐下,同时促进私营机构释放可发展土地的供应,将私人拥有的土地资源「解锁」,另外亦应精简规划和土地行政程序,加快释出土地作房屋发展。
第二,检视工业大厦地契条款中「工业用途」的定义。针对现时市场的最新变动,地政总署应重新检视部分工业大厦的地契条款,并更新有关「工业用途」定义,例如加入其他可容许的用途,以更有效地利用这类物业。
完善置业阶梯
第三,另觅适合棕地作业发展的土地。棕地作业在香港经济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他们大多数都不能于多层建筑物内运作。为了腾出这些棕地作更合适的发展,政府应提供合适的替代地点,并配备必需的基础设施,如通道、排水和排污系统等,吸引棕地作业搬迁到那里。
第四,完善置业阶梯。不少市民均希望能「安居置业」,学会建议为那些不符合申请居屋资格,同时又不能负担私人房屋的人士,增添新的资助房屋类别,解决他们的住屋问题,以及完善置业阶梯。据分析显示,如首期为楼价的10%,月入超过5.2万元的家庭收入组别可以负担500万元或以上的房价,5.2万元是现行居屋的入息上限。
淘汰不合规格劏房
第五,制定政策处理长者住屋问题。随着本港人口老化问题加剧,政府需要制订相应政策及措施,以实践「居家安老」这目标。
第六,成立楼宇维修工程监管局。在「楼宇维修工程监管局」成立之前的过渡期,可成立一个名为「楼宇维修工程谘询委员会(BRMAC)」的过渡机构。
第七,提升分间单位的楼宇安全及改善居住环境。学会建议,短期而言,针对这些严重违规的分间单位,政府应制定一套过渡性的设计要求,以改善居住环境的安全及卫生水平。亦要订立政策诱因鼓励分间单位的业主进行改善工程,配合执法行动,逐步淘汰不合规格的分间单位。另外,政府亦应提供足够的过渡房屋,以容纳受改善工程或执法行动影响的劏房住户,如在空置的政府土地上建立临时住屋单位,及改造空置的政府建筑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