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4月 25日
星期四
   | 氣 溫 : 27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怨恨情結形成「未富先驕 稍強即狂」 北大教授批國內民族主義
發佈日期 : 2018-08-08

北大學者張維迎。


中國自由派學者近期頻頻發文談論敏感議題。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日前就撰文批評中國民族主義,指怨恨情結造成「主權大於人權,權力優先於權利」的思維,衍生出「未富先驕,稍強即狂」的問題。他認為,怨恨程度是國家發達水準和民族成熟程度的反向度量,中國人的怨恨情結消退之日才是中國真正崛起之時。


本報兩岸組報道




中國人文經濟學會微信公眾號刊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的文章,其中羅列「怨恨情結」對中國民族概念的一系列影響。張維迎指出,中國人對西方世界一直有一種怨恨情結,即「羡慕、嫉妒、恨」交織的情緒。理解這點,對理解當今中美關係非常重要。


被「中體西用」限制


他表示,鴉片戰爭失敗後,中國人逐漸把效忠對象由朝廷和皇帝,轉向民族和國家,但這個轉變「沒有徹底完成」。


民族自尊心和怨恨情結使得大部分中國精英對西方價值觀有本能排斥,不可能全盤照收。所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至今仍然是中國變革的主導思想,對西方只「模仿技術,但拒絕模仿制度」。


張維迎認為,許多人把資本主義、自由、民主視為等同西方世界,但「承認這些東西,就等於承認西方各方面都優於中國,讓中國人太沒有尊嚴」。


這也促使中國在國際關係中「只講利害不講是非,有時甚至連利害也不講,只講好惡」。對西方的怨恨情結更使得中國人心中總是憋着一口氣,一有機會就想出人頭地,所以很容易從「自卑走向傲慢」,


人治政府難形成法治


他也提到,為了國家「圖強」和「救亡」,中國民族主義強調「主權大於人權,權力優先於權利」。在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的名義下,對個人權利的任何侵害都具正當性。所以「國家等同於政府,政府等同政府官員,官員權力總是優先於個人的權利」,法治也因此難以形成。


現年59歲的張維迎畢業於西北大學和牛津大學,是內地知名自由派學者,去年曾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畢業典禮上以《自由是一種責任》為題發表演講,以發明和創新為例,闡述中國的體制對自由的壓抑阻礙了中國發展,並強調推動、捍衛自由是每一個關心中國的人的責任,其演稿被北大國發院的官方微信帳號刊出後,不到12小時即被撤下。


您可能有興趣:

1
分析稱兩國或有擴大合作可能 朝鮮罕有派出代表團訪問伊朗

2
遊日旅客或出境才能退稅 打擊國內轉賣免稅品行為

3
布林肯抵上海展開訪華行程

4
5英國軍馬倫敦街頭狂奔

5
德國拘4人涉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 中方冀德方停止借所謂「間諜風險」搞反華政治操弄

6
英國起訴2男子涉當中國間諜 中方促停止自導自演政治鬧劇

7
5人疑非法橫越英倫海峽期間死亡

8
金正恩指導超大型火箭炮部隊核反擊模擬演習

9
迪拜國際機場跑道水浸 中國總領事館緊急處理求助 阿聯酋突降破紀錄暴雨釀1死

10
美國擬實施新一輪制裁伊朗導彈計劃

11
中美防長18個月以來首正式對話 董軍稱兩軍應構建開放務實合作

12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明起排放第5輪核污染水

13
中國出口電動汽車緩解全球通脹壓力 習近平稱中德要客觀看待產能問題

14
傳以色列將有力回應伊朗攻擊

15
李顯龍卸任總理後擔任國務資政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