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12月恒指連跌三日(累跌715點或4.2%)後,周三(12月6日)回升,主要是市場憧憬美國最快或明年3月減息所致。
然而港股積弱多時,計點數上輸比台灣加權指數之後,市值亦被印度股市超過,市場幾乎認定港股已死冇得救。
若從值博率考慮,12月份若要有粉飾窗櫥,原則上從最弱一環,例如全球股市中較弱的港股入手,其實不無道理。
結束三連跌是死貓彈?
本周三(12月6日)恒指低開15點,初段曾跌93點一度低見16,234點,其後曾倒升272點高見16,600點,全日升135點或0.83%,收16,463點;國指升54點或1%,收5,663點;恒生科技指數升64點或1.8%,收3,747點。大市全日成交總額988.64億元,滬、深港通南下交易淨流入34.16億及35.56億元人民幣。
回顧周三前市況,圍繞中國經濟、外資離棄中國資產的憂慮未解,導致港股周二繼續尋底,恒生指數連跌3個交易日,兼再創逾一年低位,逾300隻股票創52周新低,佔總數約11%,包括交易所(00388)都要跌7%,而跌穿30萬億元關口的港股總市值更被印度股市超越,可見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墮落得可以。
恒指周二(12月5日)周二低開39最多跌417點,收市仍跌318點或1.91%,報16,327點,乃2022年11月10日以來收市低位。國企指數收報5,609點,跌93點或1.64%;科技指數收報3,682點,跌77點或2.05%。
三個底哪個真!?
技術上港股有三個可能底部,一是雙頂量度下跌目標,恒指和國指分別為16,078點和5,489點,二是下降通道底部,恒指和國指暫時分別在15,500點和5,300點,三是去年底低位14,597點和4,919點。目前離第一個可能底已不遠了。
林一鳴:任何股市都比港股好
多年來看淡港股的資深投資者林一鳴,幾年前已向散戶傳福音:珍惜生命,遠離港股!近日他接受本地媒體訪問時表示,目前港股熊市有別從前,因為出現了根本性的問題,並稱「任何股市都比港股好」。
恒指年初至今累跌約17%,很大機會延續熊市。林一鳴表示,現時港股是屬於「慢熊」,型態是「一浪低於一浪」,是次跌浪與以往由危機造成的熊市,例如金融風暴、雷曼爆煲等,有很大分別,要翻生難度很高。料熊市維持長時間
以往市場出現恐慌性拋售的急跌,下跌時成交量會急升,所以熊市最多持續一、兩年便完結。惟今次的熊市是因為「出現根本性的問題」,而不是單一突發事件。考慮到香港的國際城市地位日漸遜色,外資沽貨走人後也未必回來。他預計,這一浪熊市的持續時間會較長、出現成交持續萎縮的陰乾跌。
林一鳴解釋,香港目前經濟仍未有明顯的復甦,加上外資離場,除非香港有能力重新鞏固金融中心的角色定位、投資者會繼續通過香港將錢帶入中國市場,否則對港股也是無限期看淡。
印度象降龍靠股市?
中港股市表現持續偏弱,表現不及美股及其他亞洲股市,恒指更是25年來,在點數上首次被台股超越。當中標榜自己是「替代中國市場的投資目標」的印度,印度股市今年迄今已吸引海外基金向印度股票注入150億美元,市值已升破4萬億美元,逼近香港股市市值。印度Nifty 50指數今年以來升14%,市場預計將史無前例連續8年上漲。
然而港股截至周二於年內累計跌幅達17.5%,加上新股市場氣氛極為薄弱,在香港股市與印度股市走勢背馳下,促使港股市值與印度股市市值的差距收窄。
除了外資外,印度國內散戶投資熱潮自新冠疫情期間起飛,也為市場提供了穩定的支持。今年MSCI印度指數的表現,有望連續第三年超出MSCI新興市場指數逾10個百分點,且有望連續第三年超越MSCI中國指數逾20個百分點。
根據彭博社匯編的數據,在印度上市的證券市值,自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的低位增長兩倍,截至周二達4萬億美元,僅略低於市值4.67萬億美元的香港股市市值。
印度經濟亦有實體增長,第三季GDP按年增長7.6%,是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與此同時,地緣政治加劇,「中國+1」策略興起,環球供應鏈由中國轉移至其他東南亞及新興經濟體,而印度以年輕勞動力,以及當地政府對搶佔供應鏈市場份額的支持政策,正吸引蘋果等外資企業到印度投資及營商。
評級機構標普全球在報告中預測,印度最少在未來3年內仍將是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到2030年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標普預計,目前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的印度本財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6.4%,預計到2027年將升至7%。相比之下,預計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為5.4%,2026年將放緩至4.6%。
標普全球在其12月4日發布的《2024年全球信用展望》報告中稱,印度能否成為下一個全球製造業中心將是一個重大考驗,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該機構表示,發展強大的物流框架是成為製造業中心的關鍵,印度還需要「提高」工人的技能,增加女性勞動力的參與,以實現其人口紅利。
恒指公司繼續「報喜」
恒生指數公司在指數快訊指,首11個月,以恒生綜合指數為代表的香港股票市場錄得逾13%跌幅。今年大市表現受壓,但內地投資者繼續通過南向港股通將資金投入港股市場,首11月錄得逾3100億元淨流入。自股市互聯互通啟動以來,南向交易累計淨流入金額已升至近2.9萬億元。「滬港通」在2014年12月開通。2015至2022年間,整體港股市場的每日平均成交金額僅錄得2.4%的年複合增長率,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額的年複合增長率則達到逾40%,南向交易佔整體市場日均成交額的比重,由2015年僅3%,大升至今年首10個月的逾29%。恒生港股通高持股50指數(HSHKS50)在2021年3月推出,追蹤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持有市值前50名港股公司的表現,該指數在首11個月錄得4%跌幅,但跑贏恒生綜指9個百分點。截至本月4日,指數中最大的行業為金融業,比重達28%,惟過去幾年其比重持續下跌,較2021年3月已下跌11個百分點。內地投資者對能源業和電訊業的興趣逐步提升,兩者比重今年均上升4個百分點至13%。
匯豐:港股下跌空間有限
報道引述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范卓雲表示,目前港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市場因此而過度悲觀。不過她指出,不少壞消息已反映,恒指現水平再下跌空間有限,相信港股最壞時候或已經過去。她指,隨著美國於明年進入減息周期,料港股受外圍因素帶動,預計明年將逐步回穩,明年底恒指目標為19,890點。
范卓雲認為,市場過度擔心內地經濟明年大幅放緩風險,但她認為中國將會持續推出經濟提振政策,預期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聚焦穩增長,料恒指下調空間有限。
該行預測內地今年GDP增長5.2%,明年增長4.9%;香港今年GDP增長3.3%,明年增長2.8%。另外,該行2024年上半年對中國內地和香港股票持「中性」評級。
范卓雲表示,該行對香港及內地股市持中性配置,目前對美股則為偏高配置,預期經濟軟着陸會令美股升勢擴闊。除了科網股的龍頭之外,其他板塊亦值得注意,如非必須消費品及通訊服務都會受惠於經濟軟着陸,而工業股及醫療板塊估值亦有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