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4月 26日
星期五
   | 氣 溫 : 28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周一 財俊滙專訪 - 國藝娛樂主席 冼國林 :融合大灣區為企業提供大市場
發佈日期 : 2020-05-25



銀行家、上市公司主席、導演、編劇、依家又做埋《月旦時事》的超級網紅?人稱冼師父的國藝娛樂(08228)主席冼國林,難得抽空接受「財俊滙」訪問,暢談對上市公司、大灣區協作、甚至對海洋公園去留的看法。財經KOL李偉傑,頻頻上電視財經節目受訪,今次擔起訪問工作,且看大家會擦出甚麽火花。


李偉傑:國藝運行時間不短,而最近消息也比較多,例如最近債務重組,重組後有何新發展?


冼國林:應該這樣講,其實國藝本身的業務是不錯的,尤其是近幾年,我們的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盈收)是賺錢的,但由於早期投資太大,加上審批等原因較遲開始營運,導致負債較大,利息開支高,有成兩億利息。我自己也借了七億。所以目前會進行債務重組,而債務人都已大比數通過。我認為,與此同時要進一步發展好業務,於是找到基金幫我們融資,三年內提供三億美金,同時以溢價配股。現在等聯交所(港交所)批,我相信聯交所最終會好快批到。


 


而經過今次疫情,我們發覺單一旅遊影視業務受疫情影響比較大,是重災區。公司作為負責任的管理層,應該考慮分散風險。如果取得新資金,我們都會考慮多元化,例如投資金融科技、數字銀行。第一,我本來就是銀行出身(永亨銀行),對銀行業亦熟悉。同時,三分之一資金將會投入本業,即影城、酒店、影視等。所以公司亦會由國藝娛樂改為國藝控股集團。


 


集資後多元發展避險


李偉傑:國藝日後佔比會如何分配?


冼國林:因為國藝本身的資產值也有廿幾億,所以進入其他行業,不存在轉型問題,主要是多元化,絕對不是反向收購或轉型。


 


李偉傑:國藝是否不會再因為單一業務而受疫情影響?


冼國林:對。就算十年一次,例如沙士,都很大衝擊。所以分散風險都好重要。


 


李偉傑:有消息指有會戰略投資者,例如荷里活基金?協同效益會出現?


冼國林:會有協同效益,雖然最近中美關係緊張,但其實生意來往仍然頻密。其實輸出電影等都不受影響,例如如果我們帶荷里活明星來拍戲,仲可加強大家合作,對中美關係都是好事。


 


聯同大灣區擴影視基地


李偉傑:現在大灣區亦是一個熱門話題,你認為貴公司可如何從中獲益?


冼國林:其實大灣區這個概念,絕對可以落實。例如,只要在大灣區獨自讓香港電影直入自動進入大灣區,票房即會大大增加,即使只增加五倍,一部500萬票房的電影都會增加至2,500萬,就有錢賺了。


 


李偉傑:時間會否要很長?


冼國林:我認為疫情後,大灣區和香港政府應該坐下來,看哪些可以撤限,雙方減少關卡,對香港及整個大灣區都有好處。例如金融科技、數字銀行,如只在香港是賺不了錢。但我們看到英國的數字銀行,由於人口有7,000萬,該數字銀行已經在盈利。所以如果大灣區合作,銀行甚至網購,肯定大家都可以賺錢。我認為中央政府應該考慮。


 


李偉傑:我看到內地影城有多種豐富配套,未來有無更具體的計劃?


冼國林:講返旅遊,例如最近海洋公園、迪士尼的話題。香港的人口規模,根本連一個主題公園都養不起。現時海洋公園面臨「崩盤」,其實迪士尼也在虧錢,所以根本沒有意思。一億人口,養一間長隆是可以的,再養多間海洋公園或迪士尼是不可能。例如海洋公園關門,把珍貴的動物在迪士尼旁建個動物園,反而幫到迪士尼。英國每年來自歐洲的遊客多到不得了,這就是大區互相流動的好處。如果大灣區互通,去完佛山國藝、去長隆、去澳門、再到香港,三日兩夜或四日三夜,節目就好豐富,不用再去外地。問題是要有統籌。


 


李偉傑:要落實大灣區項目,那這個人要功力深厚才能打通經脈。


冼國林:我覺得可以找個國家級領導人來做的。例如現在港澳辦也找了國家級領導人來做,越高級越能推動。


 


積極迎十一經濟點火


李偉傑:說回近期,國藝是否受疫情有嚴重影響?


冼國林:慶幸國內疫情趨穩,國藝停了幾個月現已重開,但要迎回高峰期可能要年底。現時香港除了疫情,還有一些社會動盪,如果社會動盪不平復,國內旅客都會留在國內多一些。我認為對國藝而言,「十一」長假會是點火期。


 


李偉傑:有何措施迎接十一?


冼國林:隨著國內限聚逐漸放鬆,但外國仍未放寬,我認為十一將是國內遊為主力。隨著拍戲也逐步恢復及戲院重開,低成本的電影可以先打網上市場最近網上的生意多受歡迎,所以我也不排除收購一些網購的生意。


 


更多關於冼師父點睇內地拍戲限制?對海洋公園的更多睇法?歡迎上天宏財經台Youtube頻道繼續收睇「財俊滙」。


 

您可能有興趣:

1
周五 市况總結 - 唐人- 恒指收17284 四連升累漲逾千點 科網表現參差 金融內房接力推上

2
周五 金星匯 - 李慧芬 - 注意力從中東轉向經濟數據 油、金、債獲利回吐

3
周五 真金白銀 - 金價2300 待GDP數據考驗

4
周五 巾幗英雄傳 - 京能清潔具多重催化劑

5
周五 財經脈搏 - 美國在科技及金融上的最後霸權

6
周五 搵錢幫 - George Yeung - 「AIGC第一股」出門問問掛牌市值逾50億

7
企業簡訊

8
周四 市况總結 - 唐人 - 恒指升穿17200 創今年收市新高 牛氣似重現 成交增至近1300億

9
周四 投資世界 - 常歡 - 人瑞人才 數字人才需求激增 扭虧為盈

10
周四 五行大贏家 - 聶振邦 - 恒指要企穩16,500點或見挑戰 選股重防守性可選東航

11
周四 澤星週記 - 方澤翹 - 安樂工程核心業績穩建 收息之選

12
周四 金星匯封面故事 - 港醫藥股慘跌1年

13
周四 慕容風談股 - 慕容風 - 創業板「小」 事回顧(4月15日至4月21日)及同景近能源低價要約分析

14
企業簡訊

15
周三 市况總結 - 唐人 - 大行看好中港股 恒指收升逾1.9% 科網金融走俏 紫金跌3%最差藍籌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