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明爱医院一名79岁男病人日前被转送往深切治疗部病房期间,氧气樽气阀无开启,之后情况恶化离世。医院管理局及明爱医院的代表昨日就事件见记者,明爱医院行政总监屈铭伸透露,涉事的三名医护年资均超过10年,强调有清单列明使用程序,而事件是否涉及有人不遵照程序或疏忽,就要再作调查,而三人仍然如常上班。屈铭伸又称,事件现在连「ABC都未釐清」,未能回应责任问题,现阶段也不会确立对与错。
医管局、明爱医院昨日宣布成立根源调查委员会,深切治疗部专家将检视今次事故、流程及相关训练,并已把个案转介予死因庭跟进。院方已即时在氧气樽加上印有开启步骤的提示卡。
插喉抢救始发现大量呕吐物
涉事的79岁眼科男病人在30年前接受过胃手术,亦曾进行小肠气手术,以及因肠阻塞入院治疗。他在11月27日获安排到明爱医院,由于本身情况不理想,需要先作控制。院方称,病人表示入院前已经「作闷、作呕」,到了11月28日凌晨3时左右,病人表示肚痛,获处方纾缓治疗药物。医生在11月28日上午9时巡房,发现病人神智不清,血压下降,肺部氧气功能饱和度仅88%,于是为其提供氧气,饱和度回升至95%。病房氧气供应由氧气缸储存的氧气输送至病床附近的固定氧气出口。
多名专科医生之后会诊,发现病人情况不理想,于是安排他转送深切治疗部,在上午11时10分送离8楼的眼科病房,转往5楼的深切治疗部,期间发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医护随即加大氧气储存瓶的流量。病人在五分钟后被送抵深切治疗部,医护在转用病床附近的固定氧气输送出口时,才发现根本无开启氧气樽气阀,两分钟后发现病人心率不正常,心肺功能开始失效,抢救后至中午12时50分死亡。医护曾经为病人插喉,发现有很多呕吐物,并有异味,血液中有胃道细菌。
「ABC未釐清」不确立对与错
明爱医院行政总监屈铭伸表示,氧气是一种「补贴」,「不是生命维繫的唯一举措」。院方透露,今次负责运送的是一名眼科医生及两名资深病房护士,全部年资均超过10年。对于责任问题,屈铭伸强调涉事医护仍在上班:「事件的ABC都未釐清时,我未必此时是可以回应到,现阶段不是确立一些事件的对与错。至于同事发现到偏差时,我们会跟正常人事程序跟进,现时有同事在放假,亦有同事在上班。」
至于玛嘉烈医院及仁济医院深切治疗部主管苏栩颀在记者会上示范氧气樽运作,包括医护会确保氧气樽气量超过四分之三,氧气樽亦设有开关掣及可调较流量,如果有开会有喷气声,但就算无开气阀,亦可能会因为之前还有残余氧气,而会有气流声。
承认无开气阀或仍有气流声
九龙西医院联网总监罗振邦说:「始终是短时间发生,很多一些事实上的事,我们也要些时间釐清,在此我们再跟进。在此跟大家说,若有同事在医疗程序做得不好,我们会根据人事程序处理同事表现,希望大家明白。」
另外,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昨午出席一个活动后表示:「医疗事故没有人想发生,我们对任何不良事件都觉得很难过,亦会尽力去改进。医管局稍后会就事件作分析和报告。」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