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峰期间医院工作量大增,公立医院护士和医生先后表达对人手不足和病房迫爆的不满,医院管理局主席梁智仁昨日表示,目前医院挤迫情况主要集中在内科和老人科病房,因此希望能将部分病人移至康復医院;另一方面会,医管局会尽量以兼职或聘请其他医生,并尽快改善特别酬金安排,让一些资深医生或顾问医生可以在晚上及繁忙时协助工作。本报港闻部报道
冬季流感高峰期间,公立医院内科病房几乎日日「爆满」,继上星期有护士工会集会游行后,公立医院医生组织周六举行申诉大会,反映人手及设施不足,工作量沉重。医管局则表示了解前线医护人员的诉求,会推出措施纾缓压力。主席梁智仁昨出席一项活动后说,现时主要涉及地方及人手不足的问题,很难短时间彻底处理,但医管局会继续努力。
尽快改善特别酬金安排
他表示,挤迫主要集中在内科和老人科病房,希望将部分病人移至康復医院,「一部分病人会移到康復医院,因为其实主要拥挤情况,是甚么病房呢?就是那些内科和老人科病房」。人手方面,他则表示会尽量以兼职或聘请其他医生,并尽快改善特别酬金安排,让一些资深医生或顾问医生可以在晚上及繁忙时协助工作,「我们已经尽量用兼职、聘请其他医生。我们在特别酬金安排,都会尽快改进」。
立法会医学界议员陈沛然出席香港电台节目《城市论坛》时表示,医管局有8,000名医生,每年流感高峰期公立医院出现的问题,是人手调配导致,新增的医生人手用作处理医院认证、行政、开会等,他们应该在人手不足时到病房帮忙,「我们有一半的医生不是做前线的工作,包括医院认证,只要叫停医院认证,都几百个人手。在流感高峰期那四至六星期,请帮我(把人手)放回病房入面」。
陈沛然恐引来病人投诉
对于医管局主席梁智仁说,主要是内科和老人科病房较挤迫,希望将部分病人移至康復医院,陈沛然认为会引来病人及家属投诉,医生要花更多时间应对,病人应该留在医院接受治疗。
出席节目的中大唿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则认为,很多大型医院未到流感高峰期已经迫爆,短期只能靠加床和增加医护津贴应付。香港专职医疗人员及护士协会幹事刘凯文说,医管局无护士人手订指标,通宵更出现一人照顾20多名病人的情况,对病人非常危险,促请医局订下人手比例。立法会议员陈凯欣则建议提供流感券,让市民到私家诊所治疗,不用涌入公立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