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峰期間醫院工作量大增,公立醫院護士和醫生先後表達對人手不足和病房迫爆的不滿,醫院管理局主席梁智仁昨日表示,目前醫院擠迫情況主要集中在內科和老人科病房,因此希望能將部分病人移至康復醫院;另一方面會,醫管局會盡量以兼職或聘請其他醫生,並盡快改善特別酬金安排,讓一些資深醫生或顧問醫生可以在晚上及繁忙時協助工作。本報港聞部報道
冬季流感高峰期間,公立醫院內科病房幾乎日日「爆滿」,繼上星期有護士工會集會遊行後,公立醫院醫生組織周六舉行申訴大會,反映人手及設施不足,工作量沉重。醫管局則表示了解前線醫護人員的訴求,會推出措施紓緩壓力。主席梁智仁昨出席一項活動後說,現時主要涉及地方及人手不足的問題,很難短時間徹底處理,但醫管局會繼續努力。
盡快改善特別酬金安排
他表示,擠迫主要集中在內科和老人科病房,希望將部分病人移至康復醫院,「一部分病人會移到康復醫院,因為其實主要擁擠情況,是甚麼病房呢?就是那些內科和老人科病房」。人手方面,他則表示會盡量以兼職或聘請其他醫生,並盡快改善特別酬金安排,讓一些資深醫生或顧問醫生可以在晚上及繁忙時協助工作,「我們已經盡量用兼職、聘請其他醫生。我們在特別酬金安排,都會盡快改進」。
立法會醫學界議員陳沛然出席香港電台節目《城市論壇》時表示,醫管局有8,000名醫生,每年流感高峰期公立醫院出現的問題,是人手調配導致,新增的醫生人手用作處理醫院認證、行政、開會等,他們應該在人手不足時到病房幫忙,「我們有一半的醫生不是做前線的工作,包括醫院認證,只要叫停醫院認證,都幾百個人手。在流感高峰期那四至六星期,請幫我(把人手)放回病房入面」。
陳沛然恐引來病人投訴
對於醫管局主席梁智仁說,主要是內科和老人科病房較擠迫,希望將部分病人移至康復醫院,陳沛然認為會引來病人及家屬投訴,醫生要花更多時間應對,病人應該留在醫院接受治療。
出席節目的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則認為,很多大型醫院未到流感高峰期已經迫爆,短期只能靠加床和增加醫護津貼應付。香港專職醫療人員及護士協會幹事劉凱文說,醫管局無護士人手訂指標,通宵更出現一人照顧20多名病人的情況,對病人非常危險,促請醫局訂下人手比例。立法會議員陳凱欣則建議提供流感券,讓市民到私家診所治療,不用湧入公立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