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7月 24日
星期四
   | 气 温 : 30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大楼未动工已超支真不爽 立会议员表现未令人信服
发佈日期 : 2022-05-21


政府向立法会提交文件,建议把立法会扩建大楼计划的核准预算,由原本的11亿7千多万元,再加3亿9千多万至15亿6千万元。大楼扩建工程未开始已「超支」,真是超乎香港人的想像。在香港普罗大众的薪金从无「超支」、两餸饭成为大家排队「超买」的食物,而立法会议员们又未见有任何超凡表现,香港人再闻「超支」,倍感无奈又不服。

立法会财委会已于去年9月,通过拨款11亿7千多万元支持立法会大楼扩建。然而,政府在进行公开投标后发现,所有投标报价均高于原本的核准预算费用,要求追加拨款。

政府呈交立法会的文件解释,预算费用超出预期,是因为工程在原址进行,涉及「独特而前所未见的难度」,而且为求确保立法会如常运作,工程须夜间、休会或假期进行,承建商亦须做全面的防护措施,确保立法会如常运作,兼且时间紧迫所致。

昨天还有消息人士来为「超支」解画,并以炒「干炒牛河」比喻,形容政府预期一般口味的「干炒牛河」,但招标回来厨师觉得令人满意的干炒牛河材料、价格、人工都不同,最终标出不同价格。

同一立法会、同一扩建计划,未开工已「超支」,令人质疑为何建筑署以至立法会内一众专业人士在多月前未能察觉这些独特因素或限制?难道他们与社会脱节,不知做出令人满意的「干炒牛河」材料、价格、人工的最新情况?今天,扩建工程已较原先估算「超支」差不多三分之一,谁又可以确保日后正式「埋单计数」时又不会再「超支」?

撇开了这些问题不说,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纳税人缴付15亿元支付立法会大楼扩建,是否有需要?又是否物有所值?

立法会大楼须进行扩建,是因为今届议员人数由70人迅速增加至90人,而立法会大楼原先设计只预计议员人数最多增至75人。再加上立法会秘书处职员人数上升,因此认为有需要在现时立法会大楼加建楼层,满足办公地方需要。

现时的立法会大楼于2011年落成,至今已有十余年;每位议员均可以拥有一间面积约为61平方米的办公室,以供议员及其助理使用。可是,随着过去十年资讯科技发展及应用已起了很大的变化,流动办公成为近年趋势,有大机构甚至减低每人的办公面积或取消固定办公桌的安排,让员工共用办公空间。再加上过去两年的防疫下,在家工作大行其道,我们今天是否还需要保留一直沿用的办公面积安排,而因此大洒公帑扩建大楼?再者,今天的立法会大楼又是否地尽其用?部分使用率低的设施是否需要继续保留?这一切议员们必须认真考虑。

当然,作为普罗大众,最重要的还是立法会议员们能否发挥到反映民意、改善施政的作用。倘若立法会议员表现出众,市民缴税也缴得心服口服。然而,立法会迄今未见有出色的表现,不少议员上任后数月仍然面目模煳。一些议员即使提出建议,诸如向有赚钱能力的壮年或成年也来派发医疗券,却又令人摸不着头脑,只觉慷纳税人之慨。在这情况下,再花费至少15亿元扩建大楼,难免令人觉得是否这笔款项是否用得其所。

立法会议员昨天审议政府的架构重组,关注重组后每年增加的薪金开支9000万元或是「未见其利、先见其害」,增加副司长是否有效、以至是否物有所值。然而,议员们在面对与他们利益尤关的大楼扩建时,又可否用同一把呎来量度?

公帑有限,香港大型工程「超支」却似无限,议员们支持拨款为自己兴建甲级办公大楼,没有让人说服的解说、没有让人拍掌的表现,又如何令人心服口服。

您可能有兴趣:

1
罗淑佩「追星」心态未戒 留客消费成效 局长只字不提

2
文体旅局不能本末倒置 大熊猫是国宝 不是明星陪衬

3
支联会技术脱罪 难掩「外国代理人」真相 完善国安法合情理 防范外部势力渗透

4
学生屡次伪造文书 仅被轻罚了事 中大校方纵容违法行为 令人失望

5
恐袭事件成功逃生的关键因素 在于反恐应急教育的普及程度

6
工业意外频发背后 员工责任不容忽视

7
俄乌局势不怕骤然恶化 唯恐温水煮蛙渐走极端

8
两电加价约1% 市民经济压力不轻 供应电力不稳定烦厌 须尽快解决

9
中日高级别政治对话 凸显两国关係渐稳定

10
政商民合作 成功办大角咀庙会 夜光龙 街头盘菜吸引外国旅客

11
入境处处长郭俊峯自制公关灾难 审批奥苏利云来港 陷几权谋私争议

12
房屋署迁置彩虹邨住户花15年过长 无强化社区支援 忽略待搬居民需要

13
内地经济增长胜预期 利好因素众多值期待

14
货品份量减幅相当显着 消费者购买力降够惨情

15
大熊猫经济如箭在弦 星级饲养员更添完美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