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行各业近年涌现人手短缺问题,在此情况下「补充劳工计划」获优化,涵盖范围及运作均有所转变。劳工处在今年9月推出了「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劳工及福利局昨日指出,劳工处暂时合共收到1,113宗申请,涉及申请输入12,745名劳工,包括侍应生、厨师、售货员及保安员等。行业面对人手短缺问题是不争事实,不过输入外劳也有其限制,例如成本或会增加,相关业界应研究多元化方案应对,科技辅助或可成为其中一条途径。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昨日回应立法会议员提问时表示,劳工处在今年9月4日推出「补充劳工优化计划」,优化「补充劳工计划」的涵盖范围及运作,当中包括暂停执行该计划下26个职位类别及非技术/低技术职位一般不得输入劳工的规定,为期两年。「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容许「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建造业和运输业输入劳工计划」以外其他行业的企业有较大弹性申请输入劳工。局方透露,由9月4日至10月31日,劳工处共收到1,113宗「补充劳工优化计划」申请,涉及申请输入12,745名劳工,当中7,255名劳工属于过往一般不得输入劳工的26个职位类别。
当局指出,申请之中包括侍应生3,044人、厨师2,813人,售货员及保安员分别有1,033及908人,还包括清洁员、货仓管理员等其他职位的劳工。
输入外劳当然能够纾缓人手短缺的燃眉之急,但也非万试万灵。有僱主便曾经指出,能够申请输入外劳当然欢迎,但同时关注申请需时、外劳住宿成本高等问题。
我们认为,要应对人手短缺情况,相关行业应研究多元化方案应对,而科技辅助或可成为其中一条途径。以餐厅为例,侍应生方面某程度而言是试出了彩虹。近年来,本港不少餐厅已经因应新冠疫情等因素,而改为让客人扫瞄二维码落单,食客根本毋须召唤侍应,手执一部智能手机已可自行点选食物与餐饮。对于食店而言,这可避免了人手不足的尴尬,对食客来说也可免却落错单时的争议情况。除此之外,部分餐厅甚至添置了一、两台机械人协助送餐,尽管送餐可能比侍应生花较长时间,但至少仍能在本港复杂的餐厅环境下运作,算是不错的尝试。
当然,并非各行各业都适合引入科技解决人手短缺问题,但至少可以先思考一下,踏出第一步总比放弃治疗好。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