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容國洪在2021年11月因抽筋及胸口不適被送往屯門醫院急症室,隨即留院,但在翌日離世,終年57歲。死因研訊日前展開,死因裁判官林希維昨日裁定死者「死於自然」。死因研訊發現,死者原本獲醫生安排在入院當晚11時進行心電圖檢測,但最終在翌日凌晨4時許才進行檢測,而當值實習醫生也沒有留意驗血報告及心電圖的檢測時間,而心電圖檢測報告也在個多小時後才被醫生看到。我們認為,病人在醫院內接受檢測治理的細節是環環相扣,作為醫護必須細心留意,才讓病人獲得最適切治療。
死者容國洪是在2021年11月30日因抽筋及胸口不適被送抵急症室並留醫,同年12月1日搶救不治離世。死因研訊進行了三天,心臟科醫生蔡振偉在庭上供稱,上司在死者晚上8時入院時曾經表示,死者需於三小時後進行抽血和心電圖,但蔡後來得悉心電圖約延遲五小時後,即至凌晨4時才進行,蔡估計或因病房同事先處理所有病人的抽血才做心電圖,得出結果後護士或不清楚該報告顯示異常,因而未通知當值實習醫生。
專家證人、心臟科專科醫生范瑜茵供稱,死者入院的翌日凌晨4時許,死者只符合一項患上心肌梗塞的條件,即心電圖異常,而心酵素和問診時沒表示心口痛,范同意標準條件為「三中二」,但基於死者入急症室時心口痛,患有心臟病及曾「通波仔」,故死者屬於「非典型」,而死者支架有血栓為「通波仔」後有關的併發症,故基於死者病史當時應要密切監察及安排連續相關檢查。她又表示,醫生查看死者心電圖時間延遲大約一個半小時,形容「唔係做咗就擺埋一邊」。死因裁判官林希維最終在昨日裁定死者「死於自然」,死因為「急性心肌梗塞連帶心肌破裂、心包積血」。
我們認為,病人進入醫院後,接受的治理是環環相扣,部分環節未能緊扣便有機會讓事情出軌。首先,死者的心電圖檢測較原定遲了進行,而實習醫生期後未獲通知報告內容,也沒有留意驗血報告及心電圖的檢測時間,反映過程中出了問題,讓每個環節之間都需要等待。死者容國洪的情況危急,隨著時間流逝,其情況也有轉變,致令情況一直惡化。我們認為,對於較高風險的病人,醫護應提高警覺性,而整個醫療工作架構流程也需加強。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