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0月 11日
星期六
   | 氣 溫 : 28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海軍艦艇官兵親授國民教育課 一個印章 一個繩結 啟發學生
發佈日期 : 2025-10-01


今日(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紀念日,解放軍海軍戚繼光艦與沂蒙山艦昨天首次聯袂來港組織為期三天的艦艇開放活動,讓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學生有機會親身登艦參觀、與海軍官兵互動。這不僅是一場軍事展示,更是一堂生動的國民教育課。透過與官兵的交流、體驗艦上的設施、學習繫結繩結技巧,甚至蓋下代表這段經歷的紀念印章,學生們的眼神裡寫滿了興奮與好奇,笑容滿面,展現出教育的真正價值——啟發,而非灌輸。

這次活動最大的教育意義,莫過於讓學生「親身經歷」。當六年級小學生陳同學在艦上驚嘆一艘救生艇竟能容納80人時,他所獲得的感悟,遠比任何一堂課本上的艦艇知識來得深刻。五年級的曹同學更因為這次難得的參觀機會,興奮到前一晚難以入眠;她踏足軍艦後,立志要將來為國家貢獻力量。

親身經歷勝過書本知識

這些具體而微的感受,正是教育的靈魂。教育從來不是單向灌輸知識,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與認同感。無論是綁一個繩結、站在直升機起降平台想像飛行的畫面,或是用手指觸碰鋼鐵艦體,這些真實的感官體驗,遠比任何圖文並茂的教材更具說服力,也更能引發學生主動探索的動力。

許多學生在活動後分享,原本以為軍人嚴肅拘謹,但與「海軍叔叔」面對面接觸後才發現,他們熱情、親切,講解時更會用淺白易明的語言,讓學生能理解複雜的軍事設備和科技原理。這一點,尤其值得肯定。

與官兵互動:讓軍隊形象親民化

國防教育往往被誤解為距離民眾遙遠、艱澀難明的議題,但這次活動卻成功地「親民化」了軍人形象,也拉近了青少年與國家的距離。許多學生表示,官兵「就像朋友一樣」,這樣的感覺不是課堂上能教出來的,而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真誠的互動中建立起來的情感連結。

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互動攤位之一,是蓋紀念印章與學習海軍繩結的區域。別小看這些看似簡單的活動,它們正是教育的起點。每一個印章,都是一段記憶的標記;每一個繩結,都是生活技能與軍事文化的傳承。

有人可能會以為這樣的活動是否太過「玩樂」,但教育界早已指出,學生的學習往往始於興趣。當孩子對軍事產生興趣,他們會自發去查資料、看紀錄片、閱讀歷史,這正是啟發式教育的精髓所在。正如一位中學生所言:「我對中國歷史一直很有興趣,但今天親手摸到艦上的裝備,真的很震撼,也讓我對國家科技有了更深的了解。」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說:「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這句話對香港而言,絕非口號,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囑託。當前全球局勢瞬息萬變,國家安全與民族認同的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這次軍艦訪港就是一次極具成效的青年教育實踐。

活動中,不少學生表達了將來參軍或從事紀律部隊工作的願望。有學生說:「我夢想成為一名警察,為香港付出一分力,也為國家付出一分力。」這些話語雖然簡單,卻顯示出青年一代逐漸將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發展連結在一起,這正是國民教育的核心目標。

社會各界好評 活動具啟發性


帶隊小學的校長指出,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單靠課本上的內容,很難讓他們有直觀的理解。現在來到現場,他們的感受會強烈很多,必定會增強他們的愛國意識。不僅是學界,連政府官員亦踴躍參與,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等均親自登艦參觀,他們指出這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展現了政府對愛國教育的重視與投入。

次活動成功之處,在於它將軍事教育、愛國主義、人文關懷、青年互動融合一體,是一次全方位的教育實踐。未來,政府與駐港部隊可考慮將此類活動常態化、制度化,擴大參與面,包括不同校網、族群、年齡層的學生,甚至開放給家庭親子一同參與,讓這份國家情懷深入每一代人的心中。

戚繼光艦與沂蒙山艦訪港,不只是一場軍事交流,而是一場啟發心靈的教育盛宴。從學生們發亮的眼睛與真誠的話語中,我們看到希望,看見未來。正如那句耳熟能詳的話:「一個民族的希望,在於青年;一個國家的未來,在於教育。」讓我們期待更多這樣的國民教育活動,讓愛國的種子在香港青少年的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您可能有興趣:

1
海軍艦艇官兵親授國民教育課 一個印章 一個繩結 啟發學生

2
羅淑佩「追星」心態未戒 留客消費成效 局長隻字不提

3
文體旅局不能本末倒置 大熊貓是國寶 不是明星陪襯

4
支聯會技術脫罪 難掩「外國代理人」真相 完善國安法合情理 防範外部勢力滲透

5
學生屢次偽造文書 僅被輕罰了事 中大校方縱容違法行為 令人失望

6
恐襲事件成功逃生的關鍵因素 在於反恐應急教育的普及程度

7
工業意外頻發背後 員工責任不容忽視

8
俄烏局勢不怕驟然惡化 唯恐溫水煮蛙漸走極端

9
兩電加價約1% 市民經濟壓力不輕 供應電力不穩定煩厭 須盡快解決

10
中日高級別政治對話 凸顯兩國關係漸穩定

11
政商民合作 成功辦大角咀廟會 夜光龍 街頭盤菜吸引外國旅客

12
入境處處長郭俊峯自製公關災難 審批奧蘇利雲來港 陷幾權謀私爭議

13
房屋署遷置彩虹邨住戶花15年過長 無強化社區支援 忽略待搬居民需要

14
內地經濟增長勝預期 利好因素眾多值期待

15
貨品份量減幅相當顯著 消費者購買力降夠慘情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