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12月 01日
星期五
   | 氣 溫 : 20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得分疫情下創新高 學者倡家長建閱讀家庭 研究指本港高小學生閱讀能力全球第二
發佈日期 : 2023-05-18

學者指學生有太多功課,就會覺得有壓力、閱讀便變得
學者倡社會各界提供友善學前認字環境,以進一步提升
研究顯示約6成家長會為子女準備書籍。
學者指學生有太多功課,就會覺得有壓力、閱讀便變得
學者倡社會各界提供友善學前認字環境,以進一步提升

【本報記者報道】國際教育成績評估協會公布2021年度「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結果,本港高小學生閱讀能力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新加坡,得分為573分,疫情下不跌反升,創歷年新高。

有關研究每5年進行一次,評估各參與國家或地區9至10歲學童使用母語閱讀的能力。香港大學協助於前年隨機抽出144間學校,約4000名小四學生參與。學生要做兩篇中文閱讀理解試卷,得到573分,高於國際平均分500分,亦較對上一次、2016年的研究高出3分,排名亦上升一位,在43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二,連續四屆排前三名。而新加坡就由上次的第二名升至榜首,俄羅斯則跌至第三位。

研究亦顯示,香港小四學生有92%閱讀水平達至中等國際基準或以上,高於全球平均比率的75%,成績達到最高基準等級或以上水平的有21%,比2016年上升3%,而全球平均只有7%的學生達到該水平。


負責香港區研究的港大教育學院指出,研究發現本港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對學生閱讀表現的影響,未如其他國家或地區大,顯示香港地區的閱讀公平性。調查亦發現,本港學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表現出了強大的閱讀韌性,香港是全球少數沒有受疫情影響而退步的地區,疫情期間,約6成家長會為子女準備書籍,閲讀表現亦較好。

年讀26本書可達香港學生平均水平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林葦葉指出,研究顯示,家長對小孩的期望不會受社經地位影響,「贏在起跑線」說法並不存在,建議家長建立閱讀家庭,社會各界提供友善學前認字環境,以進一步提升本港閱讀水平。林葦葉又稱,如果小四學生在一年內可閲讀至少26本書,閲讀成績就能達到香港學生的平均水平。

不過,研究亦顥示,香港學生的閲讀自信心就排全球倒數第八,不喜歡閲讀的學生佔整體23%,高於全球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研究團隊認為,學校要求提交閱讀報告等,都增加學生的壓力。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鍾竹梅認為,如果學生要享受閲讀,就需要很愉快地進行,或要覺得閲讀對自己有益,以及不能因為要和其他人競爭,要交很長的閲讀報告,如果他們有太多功課,就會覺得有壓力、閱讀便變得很沉悶。

反映疫情期間達致停課不停學

教育局表示,欣悉香港學生表現優異,又指過去數年,香港學校的面授課堂因為新冠疫情間歇暫停,而學校靈活運用不同模式,支援學生持續在家閱讀和學習,達致「停課不停學」,有助香港學生保持優秀的閱讀能力。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