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53岁男子刘汉清曾被视为天才少年,16岁时就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但大三起因痴迷数学放松本科专业的学习,最终未能取毕业证书。而刘汉清肄业返乡后仍埋首自己的「数学研究」,20年过去后既无一技之长,又幹不了体力劳动,如今仅靠政府每个月400人民币(约合港币466元)低保收入维持生活。
本报两岸组报道
刘汉清1980年以398.5分的优异成绩,被哈工大建筑材料系热处理专业录取,当时他年仅16岁,被许多人视为天才少年,当时的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大学之一,不少中国顶端航天人才均出自哈工大。而刘汉清入学后的前两年,成绩优秀,深受老师好评,但最终因沉迷数学而改变了一生。
连吃饭都觉得浪费时间
之所以迷上数学,刘汉清说,是受了徐迟的报告文学作品《哥德巴赫猜想》的影响。《哥德巴赫猜想》发表于1979年,轰动了全国。刘汉清当时正在准备高考,并没有对此过多关注,直到大三时的一天在学校图书馆里无意中读到该篇文章。拥有数学天赋的刘汉清因此一头扎进了「数论」的海洋,并确定自己研究方向为「质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
据刘汉清忆述,当时对数学最疯狂时连吃饭都觉得浪费时间,每天只睡两个小时,与此对应的是对热处理专业愈来愈不感兴趣,最终因多门功课「挂科」无法毕业。肄业回乡的刘汉清仍痴迷于「数论」,同学曾将其研究成果代交国内外权威专家评判,但均未有下文。30年过去了,53岁的刘汉清如今只能靠政府低保维持生活,也选择了放弃数学。
不能幹农活 一直没结婚
从天才少年变成了今天的低保户,刘汉清没有工作,又不能幹农活,一直没有结婚,无儿无女,每天吃安眠药才能入眠。他受访时提及班上某同学,「10年前,他就是航天总公司一个司的司长,说不定,现在已是部级了」。对于自己20年走过的路「现在也不想思考,等过两年再好好想想吧」。对于自己的生活「我花不了甚么钱,一个月400元足够」。
刘汉清的遭遇引起内地网友的热议。有网友怀疑刘汉清有精神问题,认为其遭遇是「自找」的。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刘汉清是中国教育的悲哀,若校方当年有正确的引导,其命运可能完全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