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5月 07日
星期三
   | 氣 溫 : 27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低收入者為申津貼 月做192小時
發佈日期 : 2017-09-28

黃洪及助理教授張引發表研究結果。

【本報港聞部報道】中文大學較早前聯同浸會大學獲政府中央政策組「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資助,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在2016年8月至今年8月期間收集數據,就「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進行追蹤研究,結果發現低收入人士會為了達至申請高額津貼的工時要求,會策略地增加工時,即達至每月工作192個小時的要求。有份參與研究的學者稱,相關人士的快樂感覺減少了,建議政府調整申請門檻和簡化手續。


政府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以鼓勵市民自力更生、紓緩跨代貧窮。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浸大新聞系研究助理教授張引昨天發表一項有關低津的追蹤研究結果。


快樂平均分降至5.64分


研究由去年8月至今年8月追蹤調查了近200名申領低津的人,發現每月做足192個小時以上的比例,由去年七成增至今年的八成五,但有人為了領取高額津貼而加班,少了休息與見少了子女,受訪者的快樂平均分由去年的6.13分降至5.64分。


不過研究同時發現,雖然低津對申請人的工作環境帶來不少負面影響,然而津貼確實有助改善家庭的生活質素。低津讓在學的兒童可以持續學習和累積更多課外知識。有被訪者認為,這樣有助提升正在就讀幼稚園或小學子女的競爭力,增加他們將來入讀好學校的機會。此外,有部分被訪者以低津為孩子購買質量較好、營養較高的食物,改善他們的健康。


兩名學者建議,改為只要每月工作144小時便可領取現時高額低津。考慮部分低收入在職家庭因要照顧家庭需要而不能長時間工作的情況,他們建議容許家中不同工作人士的工時合併計算,只要總和超過144小時便符合資格申請。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