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5月 09日
星期五
   | 氣 溫 : 29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知多啲】平民夜總會
發佈日期 : 2017-12-10

舊大笪地有「平民夜總會」之稱

從前的香港,小販是基層自食其力的代名詞,是「獅子山精神」的見證。上環大笪地小販成行成市的盛況,更可說是拼湊出一代人的面貌。時移世易,今日香港只剩下大商場、大集團能在高昂租金下生存,小販被政府趕絕,更淪為不衞生的象徵,如今這項獨有的本土文化已逐漸絕迹,成為大眾的集體回憶。從這個「平民夜總會」的興衰,看到了在香港搞墟市的困難。


◎失去傳統風味


說到香港的夜市文化,不能不提有「平民夜總會」之稱的上環大笪地。大笪地由歌舞昇平的盛世走向衰亡,多年來除了為大眾提供娛樂外,亦是結構今日香港文化的一大重要象徵。


早於開埠初期,上環大笪地因應民生需要慢慢形成,其時位於荷李活道近普仁街一帶,每晚都聚集了不少江湖賣藝者賣力表演,演馬騮戲、耍功夫、說故事,亦有相士看相占卜,吸引大批平民捧場聚集,逐漸興旺起來。


到了上世紀70年代,由於當時市政局將土地收回發展荷里活道公園,大笪地輾轉搬到港澳碼頭旁的空地,繼續擺賣及獻技,晚晚都人潮熱鬧。不過時至90年代,大笪地已日漸式微,加上中區填海計劃決定將該地發展為上環巴士總站,大笪地正式曲終人散,成為大眾集體回憶的一部分。2002年時,港府一度盼藉着重開大笪地振興經濟,但由於不准經營熟食,令大笪地失卻傳統風味,結果只重開了一年就慘淡收場。



圖說
■舊大笪地有「平民夜總會」之譽,提供各種廉宜的消費娛樂。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