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法庭组报道】七年前一名在九龙医院留院的73岁男病人被纱布封喉后死亡,死者的主诊医生黄卓义今年5月被医委会裁定两项专业失德成立,判罚停牌半年。黄医生昨向高院上诉庭提出上诉,要求改判缓刑。辩方称,医生有权依赖护士的专业判断,而事故涉及多个部门失误,医生不应独自负责。医委会却斥黄一直推卸责任,声称自己是制度受害者,毫无悔意,上诉庭押后判决。
指毫无悔意 押后判决
代表黄卓义的资深大律师高浩文指出,医委会考虑是否暂缓停牌令时,需考虑是否需要保障公众安全和医生专业的声誉。黄卓义承认,自己无尽照顾责任处理病人造口,但本案情况特殊,关键在于护士处理手法出错,黄卓义只是遗漏护士报告的错处,以至无及时纠正,双方均有责任。
高续称,黄卓义事发后近七年才面对纪律聆讯,期间他事业更上一层楼,获25位医生联署撰信,肯定其工作表现,值得信赖,质疑医委会未有考虑,医委会无必要判即时停牌,,应可判缓刑两年。
上诉庭法官质疑,今次事故导致一名病人死亡,医委会考虑刑期时,黄卓义的个人情况应否比这方面获得更高比重要,即使事故并非黄卓义一人的责任,但医生和护士各自有独特角色和责任。
代表医委会的大律师石善明指出,医生有责任纠正护士的错误,黄卓义从纪律聆讯展开的一刻,从不觉自己有需要负责。医委会认为,黄卓义在病人住院的10日内巡房8次,均无发现病人的气管造口被堵塞,属不可推诿的严重错失。
事故发生于2011年,当时黄卓义是咽喉癌病人王肯构的主诊医生。他每日到九龙医院巡房,10日内八次与王见面,期间护士多次误以纱布密封王的气管造口,但黄卓义均没有发现。医委会聆讯小组主席麦列菲菲今年5月作出判决后形容事件严重,不考虑缓刑的原因是黄卓义并没有承认错误。黄卓义刑罚尚未执行,有待上诉判决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