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皇仁舊生會永遠名譽會長何鴻燊捐出164萬元興建的「皇仁舊生會何鴻燊天文觀測站」昨日開幕,他的女兒何超鳳及何超蕸均有出席儀式。何超鳳致辭時透露,父親說過在他家庭環境最困難的日子,若非有皇仁獎學金的支持,根本無可能完成中學課程,因此他對母校一直心存感恩。不過,她在活動結束離開時,沒有回應關於其父親病況的提問。 本報港聞部報道
除了何超鳳及何超蕸,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傳染病學)袁國勇、皇仁書院校長梁路得均為主禮嘉賓,而舊生會多位名譽顧問,包括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前考試及評核局秘書長蔡熾昌等人,亦有出席開幕禮。
培訓航天科技人才
何超鳳致辭時表示,父親是30年代的皇仁舊生,就讀D班,當時是成績最差的一班,後來發奮圖強考入香港大學:「對於母校,他一直心存感恩。皇仁不單給予他終身受用的知識,更對他的成長有特別的意義。爸爸說過,在他家庭環境最困難的日子,若非有皇仁獎學金的支持,他根本無可能完成中學。」她指出,父親很高興能夠支持母校設立天文觀測站,為年輕一代帶來探索未來的機會,特別是他也熱愛天文科學,一直致力培訓航天科技的人才。
觀測站位於港島大潭,面積約5,300平方呎,由一座長60呎、闊25呎、高10呎的圓頂屋構成。大潭三面環山,遠離市區及戶外燈光滋擾,是觀星的理想地方。獲何鴻燊捐助,觀測站設有頂級天文儀器觀賞天象和天文攝影,包括一台全自動控制固定光學望遠鏡、一台流動光學望遠鏡及一台全港最大可全日運作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該全自動控制的16吋固定光學望遠鏡主要用於天文攝影。在觀測站上蓋自動打開後,可自動升起望遠鏡指向星空,按電腦指令自動對準並追蹤目標天體。整套器材可全程遙距控制,毋須親身到觀測站亦可進行天文攝影,便利同學遙距研習星宿。
另一台14吋流動光學望遠鏡可讓學生從戶外目視觀測,或將天文影像傳往電腦方便觀測,同時可進行天文攝影。望遠鏡同樣備有自動對準及追蹤目標天體的功能。
此外,戶外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天線直徑三米,可以接收天體發出而肉眼無法觀測的無線電波。有關型號設計經廠商改良,是全港目前最大可24小時運作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不受雲雨影響,白天亦可觀測。觀測站前身是皇仁舊生會大潭獨木舟營地,1970年代是皇仁學生到大潭一帶划舟期間存放獨木舟的營地,之後逐漸停用。舊生會於2014年10月就營地的未來路向諮詢全體會員,經審視接獲的數份計劃書後,在2015年3月議決交由天文學會校友活化為天文觀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