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履新不足一个月,原展开事业新一页,讵料面对突然丧子之痛,其长子潘匡仁(25岁)昨天上午在尖沙咀擎天半岛住所,突然坐出住所窗台,被外佣发现,幸及时冲上制止,但其后匡仁摆脱阻拦,将自己反锁房内,从41楼单位踪身一跳,倒卧大厦9楼的平台,伤重身亡。蔡若莲与丈夫等急往伊利沙伯医院认尸,见爱儿最后一面,离开时垂下头,双眼通红。据了解,潘匡仁现职北区医院任职物理治疗师,他年前参加三项铁人赛,在单车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及脑部致影响部分身体机能;原是文武双全的精英的他,对伤患一事感困扰,后患上抑郁症逾年,昨天不排除受病发影响。
本报新闻部报道
蔡若莲一家四口居于擎天半岛第3座41楼单位,潘匡仁于上月底已开始已再无上班,赋闲在家。昨天11时许,家中只有匡仁与外籍女佣,患有抑郁症的潘匡仁突然坐出住所窗台,并将双脚悬于窗外,女佣怀疑他想跳楼,大惊上前制止。纠缠期间,隔邻单位的外佣目睹事件并通报保安。其后,潘匡仁摆脱女佣并反锁房门。片刻后,楼下传出巨响,保安员赫然发现头破血流的潘匡仁倒卧于9楼平台。保安员立即报警,未几救护员及消防员赶至,为陷入昏迷的潘匡仁急救,并急送往伊利沙伯医院,惟最终不治。其后警方到场,表示暂未发现遗书,寻死原因有待调查。
生前动静皆宜 友人称「男神」
蔡若莲和家人至昨午4时许赶到医院,神色哀伤,在急症室见爱儿最后一面。即使蔡若莲离开时戴上口罩,亦能见其双眼通红,难掩伤心。面对半百记者的採访,蔡若莲神情呆滞,未有回应提问,最终蔡若莲在两名男女亲友陪同下,经由保安员、警员及护士协助开路后,由后门乘私家车离开。同一时间,仵工将潘匡仁的遗体舁送殓房等待检验。
潘匡仁(英文名Peter),是阳光青年人,其友人在社交网facebook亦笑称他为「男神」,他早年远赴海外升学,除了读书了得,更学习多种乐器,不但参加过多次钢琴加比赛,又擅长吹奏色士风以及弹结他。外貌俊朗的他动静皆宜,中学时已热爱运动,除了特别喜爱的跑步外,他近年开始参加单车活动,在社交网站关注了数个单车群组,并加入业余单车队CS Racing HK一同训练及比赛。
蔡若莲透过教育局回应。感谢各界人士的关心,希望大家给予空间,让她和家人渡过这段困难的时期。教育局局长杨润雄亦代表教育局全体同事,向副局长及其家人致以最深切慰问。杨润雄说:「我们会全力支持副局长,与她同行,度过困难的时刻。」教育专业人员协会会长冯伟华及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已分别联络蔡若莲表示慰问,并对事件表示十分难过。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亦表示,对事件深感难过及惋惜,并向蔡若莲致深切慰问,亦期望各界给予空间,让蔡及其家人节哀顺变,重新面对新生活。
精神科专家:多聆听给予关爱
精神科专科医生麦永接昨日指出,抑郁症会造成心理、生理以及社交上的转变,轻度抑郁症患者可透过运动、找人倾诉等减压方式让情况好转,然而中度或者重度抑郁症患者,需要药物治疗或者心理治疗等等不同配合。如有家人罹患抑郁症,单单建议他「看开点」、「唔好谂嘢咁负面」并不能有效帮助患者。家人应多加聆听,让其感到受到关爱。家人亦应该鼓励患者寻找专业人士协助。
麦永接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当抑郁症患者起了轻生的念头,或会出现某些蛛丝马迹。除了情绪低落外,患者亦可能表现得焦虑或者暴躁;身体可能会出现不知名的情况,例如头痛、肚痛等;社交上出现变化,例如想隐匿自己,突然间不想上学;在说话上或文字上反映负面的想法。他补充,其中有些警号更加需要留意,患者突然间谈论死亡的话题、说自己理解自杀者的想法;行为鲁莽,如不看灯号过马路;又或在情绪非常低落时突然表现平静,似是想通了某件事等。麦永接鼓励病人主动了解抑郁症,找寻专业人士协助,正确了解自己病情,切忌讳疾忌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