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港铁在意外后发现今次涉事的路轨有3处出现裂缝,其中两条阔度多达30毫米,不过,工程人员前晚(16日)收车后曾目测检查涉事路段,未有发现异样。港铁不肯定是事发时已有,抑或事发时造成裂缝。机电署署长薜永恒指出,当局会在没有任何前设下全速进行独立事件调查,外物影响和机件故障都是调查方向之一。
港铁车务总监刘天成昨日说,路轨有三处裂缝,其中两条阔度为30毫米,另一条阔度约1毫米,不肯定是事发时已有,抑或事发时造成;而闭路电视片段能否看到意外是否由外物所致,是言之尚早。对于有说法指意外是由于俗称「波口位」的路轨转辙器出问题,刘天成说暂时见到「波口位」操作正常,但会继续调查。港铁行政总裁金泽培表示,出轨的成因可能与路轨、列车问题或外部因素有关,现时见到的路轨或车厢损毁,有可能是成因,亦有可能是结果,需要时间寻找原因。
涉事列车早于1983年购入,1997年进行中期翻新工程,港铁强调定期维修工作严谨,而列车前日早上驶经现场路段前,已行驶约1.5小时。工程人员前晚(16日)收车后曾目测检查涉事路段,而路段有7个道岔位置,分别于7月三次收车后作恒常的预防性维修,超音波探测亦在6至7月进行了4次,检测结果都确认设备状况正常。
机电署署长薜永恒昨日指出,当局会在没有任何前设下全速进行独立事件调查,外物影响和机件故障都是调查方向之一,任何外物无论大小都会引致事故,现在阶段不会揣测会否有外物或者外物大小。薜永恒透露,涉事路轨发现有一条裂痕,但暂未能确认裂痕是在事故发生的前或后出现,强调现时任何揣测对调查没有帮助,同时港铁前晚没有任何新的系统讯号测试。
有专家估计列车出轨有机会与路轨缺损或车轮磨蚀有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前工程师卢觉强表示:「第一卡没有事,第四卡开始出轨。如果车轮磨蚀太多,不排除离心力强行推它出去、高过路轨,迫它出轨。有车卡一出轨,接着就一连串地扯出去、骨牌效应。裂纹不会导致出轨,除非两吋大隙缝位,车轮就有机会出轨。」工程师学会前会长梁广灏认为应该从机件故障及人手操作是否有问题的方向作调查。
#田北辰:怀疑是尖轨松脱有关
实政圆桌立法会议员田北辰推断,事故可能是由于俗称「鸭脷」的尖轨松脱有关。田北辰指出,列车低速入站时,信号系统会向路轨波口发出指示,移动「鸭脷」,并将「鸭脷」锁死,令列车转到正确的路轨继续行驶,他怀疑事发时,列车部份车卡途经波口位后,本应被锁死「鸭脷」在震盪下松脱,导致随后的车卡脱轨,冲力扯开第四车卡,亦令路轨断裂,海外亦曾发生类似事故。他认为,波口的设备理应每晚都有检查,防止出问题,如果他推断正确,是难以接受。
田北辰又认为,路轨有外物的机会不大,否则列车理应第一卡就出轨;他亦认为路轨断开导致意外的机会不大,否则出轨列车会摆向同一方向,与目前情况不同。铁路工会联合会到主席谭建钊指出,他们向前线员工了解过,事发路轨范围无发现外来物件。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路轨裂开,导致出轨。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