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24款消毒酒精樣本,發現當中六款含有甲醇,另有七成半樣本酒精濃度較聲稱的低,亦有七成樣本實際容量較聲稱低,差異最大一款較聲稱少了超過兩成。消委會提醒消費者,使用含甲醇的酒精洗傷口時,有機會直接進入血液,長期使用有機會造成慢性中毒,測試結果已交海關跟進。
含有微量甲醇的六款消毒酒精,濃度介乎0.007%至0.0336%,當中包括小野田Onoda消毒酒精Rubbing Alcohol75%、護安身消毒火酒75%、浮來春75%酒精消毒液、Toppa消毒酒精Rubbing Alcohol75%、SONYAU 75% External Spray Compound alcohol disinfectant,以及免洗手酒精消毒噴霧75%。
消委會說,雖然六款含有甲醇的酒精不會引發急性中毒,但在洗傷口過程中,酒精有機會直接進入血液,或有可能經皮膚或呼吸攝入,長期使用將可能造成慢性中毒或引致健康問題,長期吸入甲醇,可以導致失明和腎衰竭。部分消費者或會利用有這類消毒酒精自製搓手液或用作日常家居清潔,吸入酒精的機會和分量亦會提升。
#或直接進入血液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毒性數據,甲醇的建議安全攝入量約為每天0.5毫克/公斤,即一個70公斤重的成年人一天不應該吸入或飲用超過35毫克的甲醇。如果按今次測試中甲醇含量最高的樣本計算,則相等於大約104毫升才會超出世衞建議的安全水平。
另外,消委會發現,24款消毒酒精售價懸殊,相差超過12倍,當中11款沒有標明酒精名稱,只以「消毒火酒」及「酒精」等標示。對於有產品標榜酒精含量高達95%,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說,乙醇及異丙醇愈高,並不代表產品的消毒效能愈好,根據標準,酒精含量應維持60%至80%。她解釋,產品內的水份可成為催化劑,令酒精更容易滲入皮膚,並減慢蒸發速度,「(若酒精含量過高)酒精會好容易蒸發,揮發之後可能根本未入到皮膚或蛋白質,不可以殺病毒或細菌」。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