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香港大学化学和微生物学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已广泛临床应用的含金属铋的抗溃疡药物「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BC)」在动物实验中能显着降低新冠病毒的数目,并有效舒缓与病毒相关的炎症,有望能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一个更安全有效的疗法。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科学杂志《自然微生物》中刊登,并就此药物用作新型冠状病毒用途在美国申请专利。
研究由港大理学院化学系孙红哲及微生物学系袁国勇领导,在金色叙利亚仓鼠的感染模型中,证实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复制,减少上唿吸道和下唿吸道的病毒载量,同时也能缓解与病毒相关的肺炎等炎症。药物能显着降低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动物细胞中的病毒量超过1,000倍以上,望下一步进行人体临牀研究。
研究中20多只仓鼠分为无用药对照组、用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组和用一种治疗幽门螺旋菌的药物RBC组。在仓鼠感染新冠病毒后一日和两日,分别注射瑞德西韦和RBC。在感染后四日观察到接受RBC的仓鼠,较对照组的肺部病毒量少90%,与瑞德西韦效果相若。而RBC组仓鼠的部份炎症指数只是对照组的十份之一至百份之一。
#唿吁市民勿先行购买
至于早前有研究显示,瑞德西韦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也有疗效,不过RBC药物治疗相比前者,受感染动物的新型冠状病毒数目能明显降低近100倍。研究团队指出,RBC能使病毒彻底失去活性,并自上世纪90年代使用,有利尽快投入应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且此药已过专利期,故此RBC药物相比起瑞德西韦等现今的治疗药物成本极为低廉。未来採用RBC、地塞米松和干扰素的联合用药,有望成为治疗甚至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替代性疗法。
团队正着手进一步改良药物成分和令它可在人体由口服变成针剂药物,更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和加强药效。由于香港的病人不多,未必做到人体临床研究,团队可能会联络药厂在外国做人体临牀研究,例如巴西、印度等地。
团队之一、港大微生物学系临床助理教授陈福和指出,虽然「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已被坊间使用多年,但吁市民不要先行购买,若过量食用或胡乱食用有机会出现副作用。他指出,药物主要是口服,其特性不易被身体吸收,若病毒感染已到肺部甚至全身,其抗病毒效果未必明显,仍有待临床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