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他生前所說的「愛國不等於愛黨」被廣泛傳頌。今天,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譜下新定義,表明「愛國又要愛黨」,指「愛國者」不能「損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的事情」。他首次為「愛國者治港」定下3大標準,包括必然真心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他強調,香港的管治權不能落入「反中亂港」人士手上,禁止「利用各種手段歇斯底里地攻擊中央政府」、「公開宣揚港獨主張」、「在國際上唱衰中國和香港」、「乞求外國對華對港製裁施壓、觸犯《港區國安法》,以及「挑戰國家根本制度、拒不接受或刻意扭曲香港憲制秩序」共5類人士染指政權。
根據鄧小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1984年6月22、23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61頁提及:「什麼叫愛國者?愛國者的標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只要具備這些條件,不管他們相信資本主義,還是相信封建主義,甚至相信奴隸主義,都是愛國者。我們不要求他們都贊成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
夏寶龍:「愛國者治港」不是搞「清一色」
然而,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昨天在全國港澳研究會一個網上研討會上發表數千宇演說,為「愛國者治港」原則定調及譜下「新紅線」,這是也是他上任後首次公開發言。夏寶龍強調,而「愛國」是指愛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者,亦是「一國兩制」的領導者,如果聲稱擁護「一國兩制」但反對共產黨,「那豈不是自相矛盾?」
夏寶龍指出,「愛國者治港」是港人治港的「最低標準」,重要崗位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被「反中亂港」分子佔據,他列出「愛國者」的3大標準(見另稿),並羅列一系列屬「不愛國」的行為,包括歇斯底里攻擊中央、在國際「唱衰」香港、要求外國制裁等。因此,他表明,中央主「改革」選舉制度,阻止「反中亂港者」入局,確保香港在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組成以及重要法定機構的負責人,都要由「真正的愛國者擔任」。夏稱,「愛國者治港」不是「要搞清一色」,「愛國者」的範圍是廣泛的,指有一部分香港市民對中國有成見,中央對這些人的取態是「理解和包容」。
建制派支持 民主派:愛國定義非常闊
在民主派陣營方面,民主黨主席羅健熙表示,鄧小平當年提及的方針是「以愛國者為主體治港」,但夏寶龍及眾建制派議員僅抽取「愛國者治港」,沒有了「為主體」三個字,現正是「全新演繹」何謂「一國兩制」,形容「愛國」定義非常廣闊。
建制派立法會議員發表聯合聲明,對夏寶龍的講話表示認同和全力支持。建制派「班長」廖長江說,「愛國者治港」並非新概念,他稱經歷前年社會動亂的深刻教訓,若不符合「愛國者」標準的人,在議會或其他架構掌握公權力,將帶來參難性結果。
劉銳紹:出於政治需要 改變愛國標準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的愛國者標準,比前領導人鄧小平的說法狹窄,指鄧小平曾經提過只要愛國、擁護回歸及擁護《基本法》已屬愛國,但現今的「愛國者」標準,已變成一定要聽從中央具體指示,認為當局出於政治需要改變愛國標準,令香港的管治班子,符合現今的愛國者要求。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