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第二及三己經如期落成,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表示,新商場內的公共運輸交匯處預期4月2日起運作,商場內一樓的24小時行人通道,將提前本月30日啟用。韋志成說,24小時行人通道設有10個出入口,連接裕民坊、協和街和物華街,亦便利市民前往巴士總站,亦便利市民前往巴士總站。
至於新的公共運輸交匯處,韋志成說,將安排約300名職員為交匯處進行大型人流測試,當交匯處投入服務時,原本設於裕民坊和觀塘道的8條巴士線和22條小巴線,將會遷往這新設施,可大幅減少在路旁停車上落客的公共車輛數量。
擴闊路面一倍至約2.2米
觀塘市中心道路擠塞嚴重,規劃團隊善用重建釋出來的地面空間作重新規劃,在物華街和康寧道增設南行行車線,讓來自牛頭角和觀塘北面的車輛,可直接駛入觀塘道靠右行前往工貿區,毋須再途經觀塘道迴旋處;至於協和街亦新增一條左轉專線,讓往東行的車輛直接沿觀塘道行駛而毋須進入迴旋處。
在新公共運輸交匯處啟用後,新的巴士和小巴總站出口只可左轉,經物華街和康寧道進入觀塘道東或西行,其中西行的車輛亦可直接離開市中心,相對以往無論東、西行的車輛都須經過觀塘道進入迴旋處,改善方案可減少迴旋處的車流,舒緩道路擠塞的情況。
此外,針對市中心路面空間不足和步行環境欠佳的問題,市建局在規劃設計新建築物時,將界線從路旁向後移,以騰出更多地面空間來擴闊行人路。當中協和街一段行人路,便可由原來只有約1米闊,擴闊一倍至約2.2米,足夠讓輪椅使用者暢道通行。在物華街和康寧道路段,亦會提供闊度達4至7米的行人道,並將會加以美化和綠化,進一步改善步行環境。
服務的人口是規劃時20倍
韋志成表示,觀塘區在1950年代規劃時,只是計劃為一個服務5萬人口的社區,現時觀塘已成為每日接近100萬人往返觀塘的人流、物流以至地區經濟集中地,所服務的人口是昔日的20倍。
韋指出,市建局在規劃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第二及第三發展區時,劃出超過16,300平方米的樓面面積用作改善市民生活及社區設施,當中包括佔地約14,690平方米的新公共運輸交匯處、現代化的小販市集;另外設有7100平方米的綠化休憩空間,社區設施及休憩空間佔地的規模,是未有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的2倍多。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