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香港特区政府正争取今年12月与内地恢復小规模通关,明年2月则具规模通关。不过,有传内地提出通关条件比较严苛,包括初期每日通关配额不能多于1,000个,以及要求设极严谨的熔断机制,例如有一宗本地确诊个案,会煞停通关。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表示,若内地在通关初期以较严格条件设熔断机制,属可以理解,因为本港并非实施小区封区隔离,除非本港确保对每宗个案都可以快速追踪确认源头。
特首林郑月娥表示,若要争取与内地尽快通关,不能要求内地大规模开放所有省市让港人免检疫进入,必须小规模、有序及逐步通关,预料通关初期只限广东省地区,本港与深圳接壤的陆路口岸或港珠澳大桥可能是首批开放的口岸。不过,有传内地提出通关条件比较严苛,包括初期每日通关配额不能多于1,000个,以及要求设极严谨的熔断机制,例如有一宗本地确诊个案,会煞停通关。
何栢良昨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假如内地在恢復通关初期,以较严格标准实行熔断机制是可以理解,因为香港于完成追踪工作前,难确定确诊属单一个案或涉及群组传播链,加上香港非採取「小区封区」原地隔离检测的做法,认为内地当局要求合理。
专家称内地要求合理
至于香港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高本恩称,香港必须力争尽快恢復和内地通关。香港现今的情况是即使六个月无新增病例,仍不足以实现与内地恢復通关的需求,但若没有简单的方法能做到,他则认为或许是时候开始考虑其他方案,并建议香港应重新转向世界其他地区开放。
高本恩指出,香港与内地的旅行气泡安排可能会被证明是脆弱的,部份原因在于香港可能不具备阻止新冠病毒外传的能力。内地官员目前正在努力控制内地近期爆发的新一轮疫情,哪怕实施了如此严格的防疫手段,内地也未能完全防止该病毒扩散。他指出,新加坡、澳洲和新西兰阻止病毒扩散方面都遇到了困难,而香港没有像内地一样的防疫工具。他补充说,香港应该效仿之前一些同样试图清零的国家,从追求消灭病毒转向放松限制和开放边境,只有这样,香港才不会在地区内落后。
另外,中华厂商会会长史立德表示,商界欢迎明年2月有望与内地有较具规模的通关,但2月是农历新年,很多厂商在年底须处理支薪和赶货等问题,如果能提早至1月通关会更好。对于林郑月娥表示,通关须逐步有序,首批涉及恩恤及要到内地签约或来港上市等商务需要人士,史立德希望能涵盖厂商。他自己已经近两年没有到内地处理业务,如果在内地有生意的人士、有自驾车、已接种两针甚至三针疫苗,并验出有抗体,亦接受点对点封闭式往还,应获优先安排通关。
史立德说,不能因通关而为内地带来风险,两地防疫措施应该紧密配合甚至统一,若「健康码」实名登记是无可厚非,相信大部份厂商愿意配合。他又说,广东的港资企业有两万多名厂商和员工,此外亦有金融、法律和保险从业员,在香港工作但在深圳居住的港人和跨境学童等,期望通关初期每天限额有1,000至2,000人。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