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宣读任内第一份施政报告,重点之一是土地房屋。施政报告大篇幅提及增建房屋蓝图,其中最瞩目是包括选址短期内未有发展计划的政府和私人土地,推出由组装合成所建、租金较低的全新简约公屋。政府的目前是大幅缩短轮候公屋时间,希望在2027年由现时轮候六年「封顶」,并降至4.5年。
李家超昨晚出席施政报告电视论坛时回应简约公屋内容,他表示,如果以最快速度建屋,需要有政府主导,市民对房屋的需求未必需要「优雅」,对轮候人士最重要是何时上楼,「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期望透过提出新的轮候时间,让市民感到有希望。
施政报告提出,简约公屋未来五年将有三万伙单位,日后会以「集装箱」形式兴建,料最高达10多层。政府消息称,政府正检视六块地皮,当中有官地亦有私人土地,虽然有位处市区的地皮,但选址集中于新界,预料首批简约公屋将在2023年兴建,料2024/25年落成,届时约提供1,000伙,但选址暂未能透露。政府消息表示,考虑到未来公屋供应仍有缺口,故推出简约公屋新计划。
李家超称盼让市民感有希望
在申请资格方面,申请人必须轮候传统公屋不少于三年,入住人士可保留轮候传统公屋的位置,之后有机会迁入传统公屋。简约公屋会以传统公屋作基础,并由建筑署兴建,日后希望寻找营办者管理,其中社福机构(NGO)是方向之一。为方便申请人,日后政府会邀请合符资格人士申请,而他们亦毋须就逐个项目报名。消息人士举例称,若同时有三至四个项目推出,申请人只须申请一次。
政府消息称,简约公屋面积约10至31平方米的单位,当中设有独立洗手间、淋浴间及煮食空间,并会配备冷气、热水炉。虽然会以家庭优先,但仍会有一至二人单位提供。简约公屋与传统公屋规模不同,未必设有公共设施、园境等,高度亦可能有别于传统公屋。消息人士指出,视乎不同地皮的性质,政府预计项目一般可营运五年。当入住后,申请人可以因成功轮候传统公屋而迁出。相反,若租期完成后仍未成功「上楼」,政府会尽量安排入住不同项目。
设独立厨厕及冷气机热水炉
据了解,设施方面,简约公屋单位提供独立洗手间、浴室及煮食空间,亦会有冷气、热水炉等基本设备。简约公屋租金较传统公屋低,初步考虑订为同区新落成传统公屋租金的约90%。若以元朗区300平方呎的新公屋为例,现时单位租金约1,760元,即简约公屋则为1,580元。
消息人士指出,简约公屋与现行的过渡性房屋不同,简约公屋由政府主导及兴建,单位设计会参考传统公屋,并会较一般的过渡性房屋提供更多大单位,租金亦以传统新公屋的90%计算。政府未来几年将会集中处理简约公屋。不过,今年内仍会处理NGO的过渡性房屋项目申请,相关申请要预计在九个月内开展。
租金定于同区新公屋90%
施政报告同时建议推出「公屋综合轮候时间」指数,以反映申请者综合轮候传统公屋及简约公屋的时间。消息人士强调,「公屋综合轮候时间」将可更全面反映情况,让政府得悉改善市民居住环境的成效,目标希望四年内(即2026/27年度),将「公屋综合轮候时间」降至四年半。消息称,虽然新推出「公屋综合轮候时间」,但不等于放弃现有的公屋轮候时间,有关数据仍会定期公佈,希望将现时六年的轮候公屋时间即时「封顶」。
李家超在施政报告提到,所有于2026/27年度起落成的资助出售房屋,一般实用面积不少于26平方米,除一至二人单位外的新落成公屋,室内楼面面积亦不少于同等水平。消息称,政府为单位面积设下限,并不是基于近期绿置居的滞销情况,而是希望住户可以「住大些」。政府已估算未来10年公营房屋需求为30.1万个单位,在未有计及简约公屋下,已有足够土地兴建36万伙,并已考虑资助房屋的最细面积限设。由于首五年落成单位只佔三分之一,故相信简约公屋可填补缺口。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