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香港人口老化,如何更全面地照顾长者所需,成了施政报告的重点之一。行政长官李家超提出,会实施为期三年的先导计划,把现时每年2,000元的长者医疗券,增至2,500元,长者使用至少1,000元医疗券于预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等特定基层医疗用途后,增添的500元会自动发放至其户口作该等用途,以鼓励长者更有效使用基层医疗服务。经优化的计划,会准许夫妻共用医疗券,并扩大适用范围至认可的听力学家、营养师、临床心理学家和言语治疗师,以及经专业评定的医疗设备。
在优化长者医疗券计划下,将容许夫妻共用医疗券,并扩大适用范围至「认可医疗专业註册计划」的听力学家、营养师、临床心理学家和言语治疗师,以及经专业评定并提供的医疗设备,例如助听器等。另外,当局将实施为期三年的先导计划,把现时每年2,000元的医疗券增至2,500元,长者使用至少1,000元医疗券于预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等特定基层医疗用途后,增添的500元会自动发放至其户口作该等用途,以鼓励长者更有效使用基层医疗服务。
施政报告提到医疗方面的措施,以「重预防、早治疗、增设施、减轮候」为题,由2017年开始制订「基层医疗健康蓝图」,今年将正式出炉,同时推行的还包括「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如市民经地区康健中心确诊高血压或糖尿病,政府将会资助约一半检查和治疗费用。「基层医疗健康蓝图」以地区康健中心作为枢纽,统筹为市民提供的基层医疗服务,与私营医疗界别共同推广「一人一家庭医生」理念,并协调不同医疗专业,在社区内提供全面、持续、以人为本的基层医疗服务。
成立基层医疗健康管理局
为纾缓公营医疗压力,政府会成立「基层医疗健康管理局」,负责统筹及管理公私营界别提供的基层医疗服务。政府明年起会推出为期三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推动公私营协作,并资助约一半检查和治疗费用,转介经地区康健中心识别有高血压或糖尿病高风险的市民至私营界别作进一步检查。
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院长黄仰山认为,今次施政报告提及「基层医疗健康蓝图」理念是很好的方向,但仍要等候计划细节及落实一段时间才可以评论措施的成效。他同样认为,不少的稳定病症都可以加入「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如慢性痛症、骨科及心理疾病等。
立法会衞生事务委员会副主席陈凯欣表示,现时註册医生一半在私家市场,一半在公营市场,惟90%市民往往到公营市场寻求服务。她强调,「一定还有好几对手可以帮忙」,认为私家诊所可以帮忙分流公营专科门诊及普通科门诊病人。此外,港府亦研究立法规定上载更多种类的医疗纪录,利用「医健通」贯穿公私营医院骨幹系统,让医生更方便会诊。
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发展,李家超指会强化医务衞生局中医药处的职能,开设「中医药发展专员」职位,加强中医药发展及政策统筹工作,包括制订中医药发展蓝图。政府还会将资助中医药门诊服务的名额,由现时每年60万个,增加三分之一至80万个。而中西医协作治疗服务将会常规化,并逐步扩展至更多医院和病种,包括积极探讨推展至癌症治。为配合中药发展,政府将会优化「中医药发展基金」的运作,全力推动中医师和中药专业人员的专业发展,以及深化香港与内地和大湾区中医药协作等。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