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新冠肺炎疫情長達3年多,困擾港人;疫後復常,但心靈健康尚需時調整過來。在疫情期間失業的廚師就一度萌起輕生念頭,幸及時求醫,從逆境中轉變人生軌跡。他以個來人身份強調:「受情緒問題困擾,必須對外尋求協助」。推廣精神健康的非牟利團體「心影薈」創會會長麥永接醫生表示,男人有苦,更要訴苦,求助不代表是弱者,反而是負責任的表現。
本港唯一透過攝影推廣精神健康的非牟利團體「心影薈」特別在疫情期間徵集市民疫下相片及故事。疫情過後,適逢「心影薈」成立十周年,該會把市民的攝影作品結集成書,名為《疫情 亦晴》,並舉行攝影展,一連四天於中環街市地下互動牆舉行,歡迎市民參觀,費用全免。
攝影展中環街市地下互動牆舉行
昨天舉行攝影展開幕禮,書中主角之一的許先生在台上分享疫情期間的感受。他說,在疫情前原任職廚師,但因為「禁堂食」而失業,作為家中的經濟支柱多次轉行,先後成為街市小販、裝修工人等、但都開工不足,最後他經常「收埋自己,好唔開心」,之後出現心悸等症狀,一度憂慮心臟病發,曾數度進急症室,公立醫院醫生卻指檢查顯示其心臟正常。歷經求醫,但各種生理症狀依然原因不明,許先生一度走到海邊萌生尋死念頭,幸想起家有少妻幼兒,於是放棄死念。
許先生獲轉介排期約見公立醫院精神科,但輪候期近2年,後經慈善組織協助,獲轉介向私人執業精神科醫生求醫。經診斷後,獲確診患有中度抑鬱症,伴隨焦慮問題,形成「自律神經失調」。
公院排期2年 幸經慈善組織助轉私家
許先生說:「聽到精神科醫生解釋,總歸了解到各種毛病的成因,一顆心慢慢的安穩下來。」他積極接受治療,服藥約四個月後,逐漸見到成效。許先生深深體會到:「受情緒問題困擾,必須對外尋求協助。」他更身體力行,應邀拍攝健康資訊電視節目,面向鏡頭剖白患病經歷,沒有掩飾。
「心影薈」創會會長、精神專科醫生麥永接昨天表示,疫情告一段落,但很多人沒有適當處理負面情緒,鼓勵市民有需要時踴躍求助。他說,男士自尊心強,遇到問題時大多選擇獨自承受,強調求助並非弱者,而是負責任的表現。
新書《疫情 亦晴》獲行政長官李家超撰寫推薦序中,他寫道:「回望過去三年多,香港疫情反覆,經濟受創,社會無法如常運作,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迫拉遠,大家的心情難免有所起伏。」
李家超:作品呈現港人迎難而上精神
李家超指出,「心影薈」向來致力推廣心靈健康,在疫情期間通過社交平台邀請大眾用相片紀錄疫情下的人和事,包括民生百態、醫護人員無私奉獻的精神、各界齊心抗疫的力量、中央無間斷的援港措施等,鼓勵市民以正向思維面對,讓市民表達心情,紓緩情緒等。
「隨著我們最終戰勝疫情,香港踏上復常之路,心影薈已蒐集大量佳作。該會現出版故事攝影集,通過精選作品,記錄疫情的光影,同時呈現香港人眾志成城、守望相助、迎難而上的團結精神。」他續指出:「我相信,讀者細賞攝影集,除了可重溫各方在抗疫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外,還可從中得到啟發,更好地應對人生逆境。就讓我們繼續團結一心,攜手締造更美好的社會、更快樂的未來。」 |
您可能有興趣:
|